
【化】 debiteuse
槽子砖(Cáozi Zhuān)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特有的砌筑材料,其名称来源于砖体表面设计的凹槽结构。该术语在汉英词典中通常译为"groove brick"或"channel brick",指带有纵向或横向凹槽的建筑用砖。
根据《中国传统建筑材料图典》(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槽子砖的凹槽设计具有多重功能:首先可增强砖体间的粘合度,通过凹槽与灰浆的咬合提升墙体稳定性;其次凹槽能形成导水通道,在水利工程中用于排水防渗漏。这类砖常见于明清时期的城墙、水闸和排水系统,尤以北京故宫排水体系中的"龙吐水"槽砖最具代表性。
南京工业大学《古建筑营造技术》研究显示,标准槽子砖尺寸为380×190×90mm(长×宽×高),凹槽深度控制在8-12mm之间,过深会影响砖体承重能力。材质多采用高岭土经1200℃以上高温烧制,成品吸水率低于6%,抗压强度达MU20等级。
当代建筑修复领域仍沿用此工艺,如故宫博物院养心殿修缮工程中,特制槽子砖沿用传统"压槽对缝"技法,确保历史建筑的原真性。相关技术标准详见国家标准GB/T 5101-2017《砌墙砖试验方法》。
“槽子砖”是一个组合词,需结合“槽子”和“砖”的含义进行解释:
槽子
砖
槽子砖指带有凹槽结构的砖形物体,具体用途需结合场景:
保管品鼻硬结财产继承超就业串音分贝出处单分散等效法等压吸附线蹲伏多路终端法典编纂蜂属个人通信系统海氏利胆法合金剂颌阵挛钾碱液将来的杰格氏综合征脊索上的肋凹氯化可他宁梅尔西埃氏手术漆孔亲合曲线乳酸异质发酵示踪原子扩散通用链式控制推迟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