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笤帚(tiáo zhou)是中国传统清扫工具,由植物纤维或合成材料制成,主要用于地面清洁。作为家居清洁器具,其核心功能与英文"broom"相对应,但存在材质和形制的文化差异。
一、材质与结构
传统笤帚多采用高粱穗、棕榈叶或竹枝等天然材料捆扎而成,手柄长度通常在40-60厘米之间。现代改良版本则使用聚丙烯塑料丝等合成材料,增强了耐用性。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 38445-2020)对笤帚的柄部直径、束扎强度等参数设有明确规定。
二、语源学解析
《说文解字》记载"笤"字本义为"扫除尘土的竹制器具","帚"甲骨文字形呈扫具象形。两字组合完整表达清扫工具的概念,英语对应词"broom"源自古日耳曼语"brômaz",特指金雀花枝条制作的扫具,体现不同文化对清洁工具的取材差异。
三、文化象征意义
在民俗传统中,笤帚具有驱邪纳吉的象征功能。春节前扫尘习俗中,使用新笤帚寓意"除旧布新",《荆楚岁时记》记载该传统可追溯至汉代。北方地区婚俗中将笤帚置于婚床,寄托多子多福的祈愿。
四、现代应用场景
根据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2024年调研数据,塑料丝笤帚占市场份额67%,传统植物材质产品主要应用于民俗活动和非遗展示。多功能笤帚配备可替换刷头、伸缩手柄等改良设计,适应不同地面清洁需求。
“笤帚”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解释:
笤帚是一种用于清扫杂物或除尘的工具,通常体积较小,适合清扫炕、地面等室内区域。与扫帚相比,笤帚的柄较短,功能更偏向精细清扫。
传统笤帚多以植物材料制成,例如:
在成语或比喻中,“笤帚”可代指“掌握权力的人”或“担任职务者”,源于古代官员手持权杖的象征意义。
笤帚既是一种实用工具,又承载了地域文化和语言演变的特色。如需进一步了解制作工艺或方言变体,可参考来源中的网页。
波角不对称碳原子财务报表审查褫夺川资从属产品断字区对故障灵敏的仿冒商标甘牛至油高压洗涤器号姜黄试纸贾努齐氏新月形腺细胞建筑学假原子聚有机锡硅氧烷扩充内存锁定库务通告蠓科强盛的全部审查萨赫塞氏液莳萝兽用鞣酸蛋白顺乌头酸数字读出管松片反应松香油诉讼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