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o ahead with determination in disregard of any obstruction] 扯斷衣裳,指去堅決
母崔氏固駐之, 峤絕裾而去。——《世說新語·尤悔》
斷去衣襟。《晉書·溫峤傳》載: 溫峤 受 劉琨 命,至 江 南,奉表勸 司馬睿 即位。 峤 欲将命,其母 崔氏 固止之, 峤 絕裾而去。後即以“絶裾”表示去意堅決。《警世通言·宿香亭張浩遇莺莺》:“女子顧戀恩情,不忍移步絶裾而去。”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聶政》:“至於 荊軻 ,力不足以謀無道 秦 ,遂使絶裾而去,自取滅亡。” ********* 《雜感》詩之五:“茫茫大陸沉将了,寄語諸公早絶裾。”
“絕裾”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析:
總結來看,“絕裾”是一個承載曆史典故的詞彙,其核心在于通過肢體動作(斷衣襟)表達決絕的心态,現代使用需結合具體語境。如需更多例證,可參考《世說新語》或《晉書》相關章節。
絕裾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兩腳相距很遠,形容人之間的距離極遠。
絕裾的拆分部首是“纟”和“裳”,其中“纟”表示絲織品,“裳”表示長衣。
絕裾的筆畫數為11畫,包括纟(3畫)+木(4畫)+#(4畫),其中#表示裳部的另一種寫法。
絕裾一詞來源于《史籍·後漢書·和帝紀》:“皆曰衆絲絕裾。”當時的“絕裾”形容兩軍之間的距離非常遠。
絕裾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絕裾」。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在有些不同。絕裾以古漢字來寫,是「絶裾」。
以下是一些關于絕裾的例句:
1. 他和他的家人絕裾而去,再也沒有回來。
2. 古代帝王與臣子之間的距離非常遠,可謂絕裾。
以下是與絕裾相關的組詞:
1. 裳裾:指長衣的下邊部分,也可以泛指衣裳。
2. 垂裾:指長裙下垂的樣子,也用來指婦女的服飾。
3. 紛裾:形容衆多賓客盛裝或衆多女子着長裙的樣子。
絕裾的反義詞是親近,近義詞是疏遠。
絕裾一詞形象地描述了人之間再遠老去,相距無期的關系,通常用來形容人際關系的疏遠。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