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政的意思、勤政的詳細解釋
勤政的解釋
勤勞于政事。 晉 成公綏 《賢明頌》:“王用勤政,萬國以虔。” 清 葉廷琯 《吹網錄·三河縣遼碑》:“是時 耶律氏 國勢已衰,而縣令猶知勤政愛民。” 清 昭槤 《嘯亭雜錄·世祖畫牛》:“ 章皇 勤政之暇,尤善繪事。”
詞語分解
- 勤的解釋 勤 í 做事盡力,不偷懶:勤勞。勤快。勤奮。勤政(勤奮于政事)。勤謹。勤勉。勤懇。克勤克儉。 經常:勤密(頻繁)。來往很勤。 上班,事務:勤務。勤雜。出勤。後勤。 擔心,憂慮:勤恤(憂慮憐惜)。 幫助
- 政的解釋 政 è 治理國家事務:政治。政府。政黨。政權。政綱。政策。政令。政績。政見。政客(為個人或某一集團利益從事政治活動的人)。政局。政變。參政。議政。 國家某一部門主管的業務:財政。郵政。民政。 家庭或集
網絡擴展解釋
“勤政”是一個漢語詞彙,指為政者恪盡職守、勤勉盡責地處理政務,強調對職責的認真态度和實際行動。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
“勤政”由“勤”(勤勞、盡力)和“政”(政務、政事)組成,字面含義是“勤于政務”。其核心是要求為政者以高度的責任感處理國家或公共事務,做到不懈怠、不敷衍。
2.曆史淵源與核心要求
- 傳統理念: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勤政與“清廉”“謹慎”并列為官員三大準則。例如,司馬昭曾提出“為官當清、當慎、當勤”,清代汪輝祖更強調“勤”是“清”與“慎”的基礎。
- 具體要求:包括按時處理公務、深入基層體察民情、避免拖延渎職等,如大禹“卑宮菲食、勤政愛民”的典故所示。
3.文化意義與實踐
- 道德規範:勤政不僅是職業要求,更被視為一種道德修養,需将外在職責内化為自覺行動。
- 現實意義:曆史上,勤政常與廉政并提,如“山清水清清風常在,勤政廉政正氣永存”的格言,強調勤勉與廉潔相輔相成。
4.相關延伸
- 文學引用:晉代成公綏《賢明頌》以“王用勤政,萬國以虔”贊頌勤政的治國效果;清代文獻也記載了官員“勤政愛民”的事例。
- 現代應用:如今,“勤政”仍被用于倡導公職人員的工作态度,如“功名利祿不争先,勤政廉潔不落後”。
“勤政”強調為政者需以勤勉、盡責的态度履行職能,既是古代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也是現代公共管理的基本要求。其内涵融合了道德自覺與實踐行動,體現了中華文化中對責任與奉獻的推崇。
網絡擴展解釋二
勤政的意思
勤政是指政府官員勤奮努力、盡職盡責地工作,為民衆提供優質服務,積極解決社會問題,推動社會進步。
拆分部首和筆畫
勤字由“力”和“日”兩個部首組成,共有12畫。
來源
勤字是古代漢字,最早來源于甲骨文,後來演變為現代漢字。
繁體
勤字的繁體是「勤」。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寫法有很多不同形态,勤字在不同的曆史階段也有所變化。比如在《說文解字》中,勤字的寫法為「勤」。
例句
1. 政府官員應該勤政為民,努力改善人民的生活條件。
2. 勤政是一種責任,更是對人民的承諾。
組詞
勤奮、勤勞、勤儉、勤勉
近義詞
努力、勤勉、盡職、勤奮
反義詞
懶政、怠政、不作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