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hotometry
luminosity; magnitude
【電】 lintensity of light
determine; mensuration; set out
【化】 assaying; determination; estimation
【醫】 assay; determination
【經】 gauge
光度測定(Photometry)是光學測量領域的重要分支,特指通過儀器測量可見光(380-780納米波長範圍)的人眼感知亮度的過程。其核心在于依據人眼視覺靈敏度函數(V(λ)曲線)量化光的強弱,單位為坎德拉(cd)、流明(lm)等。以下是詳細解釋:
人眼感知基礎
光度測定區别于單純測量輻射能量的“輻射測定”(Radiometry),其測量結果需加權人眼對不同波長光的敏感度(即明視覺光譜光視效率函數V(λ))。例如,人眼對555納米黃綠光最敏感,對紅/紫光敏感度較低。
關鍵測量參數
儀器與标準
光度計(Photometer)通過濾光片模拟V(λ)曲線,結合光電探測器(如光電二極管)實現測量。校準需依據國家标準(如中國JJG 245-2005《光照度計檢定規程》)或國際标準(CIE出版物)。
概念 | 測量對象 | 感知方式 | 典型單位 |
---|---|---|---|
光度測定 | 可見光亮度 | 人眼視覺函數加權 | cd, lm, lx |
輻射測定 | 全波段電磁輻射能量 | 物理能量絕對值 | W, W/m² |
光譜測定 | 各波長光的強度分布 | 分光儀器分析 | W/nm, μW/cm² |
CIE S 017/E:2020 ILV: International Lighting Vocabulary 明确定義光度學基本術語。
《GB/T 2900.65-2004 電工術語 照明》規範中文技術表述。
《光學計量手冊》(科學出版社)詳細闡述光度校準原理。
光通量 (Phi_v) 與輻射通量 (Phi_e) 的轉換關系為:
$$ Phiv = Km int{380}^{780} Phi{e,lambda} V(lambda)dlambda $$
其中 (K_m = 683text{lm/W}) 為最大光譜光視效能,(V(lambda)) 為标準明視覺函數。
光度測定是通過測量光的吸收、發射或散射等特性來分析物質或天體性質的方法,其定義和應用因領域不同而有所差異。以下是綜合解釋:
基本概念
光度測定廣義上指對光強度或輻射量的量化分析,既包括天文學中恒星亮度測量(如視星等、輻射能量),也涵蓋化學、環境檢測中物質對光的吸收/散射效應。其核心原理是朗伯-比爾定律,即物質濃度與吸光度成正比。
人眼感知關聯
在光學測量中,光度測定需考慮人眼對光的心理物理響應。國際照明委員會(CIE)通過标準光度函數(明視覺曲線)将物理輻射量轉換為人類感知的亮度值。
天文學
測量天體的光度(如每秒輻射能量)和顔色,用于研究恒星亮度、距離等,常用單位包括爾格/秒·平方厘米或視星等。
化學與環境檢測
工業與日常
用于光源強度标定(以燭光為單位)、材料透光性測試等。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化學分析手冊、CIE标準文件或天文學測量指南等專業資料。
艾因霍恩氏法部份賠償債務的準準采集時間常住處理重疊電壓控制蝶骨前部低級醇關閉延遲時間鬼魅行額手禮含硫鋅糊回流液之溝流膠條寄存器傳送語言結晶桶階式冷卻器雞冠翼靜止時間積脂的絕對特應性卡諾試劑孔恩氏小孔六價的六指拼法變化平衡化普通大腸杆菌梳棉機臀肌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