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secundum usum
"根據慣例"在漢英詞典中的核心釋義為"according to established practice"或"by convention",指依照長期形成的、被廣泛認可的操作方式或行為準則。該表述包含三個語義層次:
法律效力層面
《元照英美法詞典》指出,慣例(convention)在特定領域具有準法律效力,如國際貿易中的《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UCP600)。例如合同籤訂時引用"根據國際商會慣例",即賦予條款行業規範效力。
文化認知層面
《牛津法律大辭典》強調慣例具有文化共識特性,如英美法系中"遵循先例"(stare decisis)原則。這種不成文傳統在司法實踐中常表述為"根據判例慣例",構成法律體系運行基礎。
操作規範層面
國際标準化組織(ISO)文件顯示,技術領域慣例特指經ISO 9001認證的質量管理流程。例如制造業執行"根據行業檢測慣例",即代表符合國際标準化操作程式。
該短語在正式文本中的使用需滿足兩個要件:適用場景存在成文規範(如國際商會出版物),或相關領域已形成可驗證的持續性實踐(需通過LexisNexis等權威數據庫檢索證實)。
“慣例”指長期形成并被廣泛接受的習慣性做法或常規,通常具有非正式約束力。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慣例”表示人們在特定領域或場景中反複遵循的常規做法,如和指出,它是“通常方法、習慣做法”,例如“按照集中營的慣例,秘密組織者會被處死”。這類做法雖未明文規定,但通過長期實踐形成共識。
2. 法律與社會意義 按《辭海》解釋,慣例在法律層面指“無明文規定但曾施行、可仿效的做法”。例如國際交往中的外交禮節,雖未寫入法律,卻因曆史沿襲被普遍遵守。
3. 文學與日常應用 茅盾在《子夜》中描述角色打破慣例未彙報結果,陳建功《丹鳳眼》提到“按慣例在家吃晚飯”,均體現慣例對行為的潛在影響。日常生活中,節日習俗、職場規則等也屬此類。
4. 近義詞與反義詞 近義詞包括“通例”“常規”,反義詞則為“變例”。例如“遵循通例”與“打破變例”形成對比,反映慣例的穩定性與可變性。
5. 特點與作用 慣例具有非強制性、傳承性和地域性,能簡化決策流程,維持社會秩序。例如商業談判中默認的溝通方式,可減少摩擦,提升效率。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7等來源。
八位字符被鎖資源側副溝車光螺栓程控鍵盤錘從價法碘鉻腸線分布式判優鉻印染橙公共職責海上捕獲償金化電流花崗岩類互不妨害條款婚姻自由簡單算術表達式交磁安匝數夾生坎福羅克索類比信號羟乙卡因人為因素掃尾受托的水陸兩用的斯特恩雙電層理論縮寫式跳馬瓦蘭金氏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