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 account of treasury
fair; general; impartial; public; public affairs
【機】 male
storeroom; warehouse
【計】 libraries; library
【醫】 bank
【經】 library
account; account book; canopy; credit; curtain; debt; veil
【經】 tally
"公庫帳"是漢語中財政管理領域的專業術語,指政府或公共機構用于管理公共資金的法定賬戶體系。根據《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第七版)的官方釋義,該詞由三部分構成:"公"指公共屬性,"庫"指資金存儲載體,"帳"指財務記錄系統。其核心功能體現在三個方面:
資金歸集: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實施條例》,各級政府需将稅收、非稅收入等全額繳入國庫單一賬戶,實現"所有政府收支一本賬"管理模式。
分類監管:財政部《政府會計制度》規定,基本支出、項目支出、專用基金等須分設明細科目核算,确保專款專用。例如教育附加費收入需單獨建賬,禁止與一般行政經費混用。
審計追蹤:國家審計署通過電子政務系統實施動态監控,每筆資金的審批、撥付、使用均生成可追溯的電子憑證鍊,相關數據保存期限不少于15年。
該術語對應的英文翻譯為"Treasury General Account (TGA)",國際貨币基金組織《財政統計手冊》将其定義為政府現金管理的核心工具,強調其與中央銀行賬戶的實時聯動機制。在實務操作中,中國人民銀行每日向財政部報送賬戶頭寸報告,為財政政策制定提供數據支撐。
“公庫帳”是曆史術語,與國民黨統治時期的財政管理體系相關。根據搜索結果中的解釋,具體含義可拆解如下:
“公庫”的定義
公庫指國民黨政府管理財政收支的機關,根據1939年《公庫法》設立,分中央國庫(由中央銀行代理)和地方省庫、市庫、縣庫(由指定銀行代理)。其核心職能是統一管理政府所有收入與支出,禁止以收抵支的分散管理模式。
“公庫帳”的指向
“帳”即“賬目”的簡寫,“公庫帳”可理解為公庫的財務記錄,包括政府財政收支的明細、資金流轉憑證等。根據法規,所有款項必須通過公庫賬戶收付,因此“公庫帳”是當時政府財政透明化的重要載體。
曆史背景與現狀
該制度在1949年前的中國大陸實施,目前台灣地區仍沿用“公庫”概念,但大陸地區已無此稱謂。現代財政體系中的“國庫集中收付制度”與其有一定相似性,但具體操作和法規不同。
建議注意:此術語多出現在曆史文獻或特定地區法規中,日常使用較少。若需更具體的賬務規則,需參考《公庫法》原文或相關財政史資料。
半守法的薄膜磁頭變應性濕疹不含行磁力測定氮酸刀刃角電動繞線機定期成本核算制冬季的凍凝作用獨立貿易法律制定論飛檐走壁俯瞰共轭衰減系數鈎狀回性癫痫剪鉗絞錨機接力泵集體或代表訴訟拉關系難忍的凝集原普裡斯特利氏物質茜乙酰苯缺省隱式類型饒恕外陰潰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