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agglutinogen; agglutogen
凝集原(Agglutinogen)是免疫學與血液學中的專業術語,指存在于細胞表面(如紅細胞膜)或微生物表面的抗原性物質,能夠與對應抗體(凝集素,Agglutinin)結合并引發凝集反應。該術語由拉丁詞根“agglutin-”(黏附)和“-gen”(産生)構成,字面含義為“引發黏附反應的物質”。
在生物學功能層面,凝集原通過與特異性抗體結合,觸發抗原-抗體複合物的交聯,導緻顆粒性物質(如紅細胞、細菌等)聚集形成可見團塊。例如人類ABO血型系統中,A型抗原和B型抗原即為典型的凝集原,其存在與否決定個體血型分類及輸血相容性。
臨床應用上,凝集原檢測是血型鑒定和交叉配血試驗的核心依據。根據《中國輸血技術操作規程》,醫護人員需通過檢測患者紅細胞表面凝集原類型,避免輸血時因抗原-抗體反應引發溶血風險。研究顯示,Rh血型系統中的D抗原作為強效凝集原,是新生兒溶血病的主要緻病因子。
該術語需區别于“凝集素”:前者為抗原,後者為抗體。國際血液學标準化委員會(ICSH)建議在學術文獻中嚴格區分兩者,以維持術語準确性。
凝集原是紅細胞膜表面的一種特異性抗原,屬于生物學中血型分類的重要依據。以下是詳細解釋:
凝集原與凝集素的對應關系是血型研究的核心。例如,A型血的人血清中含抗B凝集素,B型血含抗A凝集素,AB型不含抗A或抗B凝集素,O型則同時含抗A和抗B凝集素。
如需進一步了解血型系統的臨床應用或分子機制,可參考權威醫學文獻或教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