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仇英文解釋翻譯、複仇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avenge; revenge; vengeance
【法】 reprisal; revanche; vengeance; wreak one's wrong
相關詞條:
1.revenge 2.revanche 3.serve 4.avengement
例句:
- 複仇常常有如因為被狗咬了一口而反咬它一口。
Revenge is often like biting a dog because the dog bit you.
- 複仇的烈火在他胸中燃燒。
A desire for revenge burned within him.
- 族間血仇,血系間的複仇由殺戳引起的并通過以牙還牙的報複行為而持續不斷的兩個家族或宗族之間的世仇;血仇
A feud between two families or clans that arises out of a slaying and is perpetuated by retaliatory acts of revenge; a blood feud.
- 他腦海裡時刻萦繞著複仇的念頭。
Thoughts of revenge kept running through his mind.
分詞翻譯:
複的英語翻譯:
again; answer; compound; duplicate; resume; turn over
【醫】 amb-; ambi-; ambo-; re-
仇的英語翻譯:
enemy; enmity
專業解析
“複仇”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複”(恢複、回報)和“仇”(仇恨、敵意)構成,其核心含義指通過行動對他人施加的傷害或侮辱進行報複。從漢英詞典角度分析,該詞對應英語中的“revenge”或“vengeance”,但二者在語義側重和語用場景中存在差異。
-
基本定義與英文對應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複仇”指“為受到的傷害或侮辱進行報複”,強調主觀能動性。英語中“revenge”(動詞/名詞)多指個人層面的報複行為,例如《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将其解釋為“harm done in return for a wrong”,而“vengeance”更傾向強調強烈情感驅動的報複,常含道德批判色彩。
-
語義層級與文化内涵
《中華漢英大詞典》指出,“複仇”在漢語語境中可涵蓋從個體恩怨到家族世仇的多層級行為,如“君子報仇,十年不晚”體現延時性特征。英語中“vengeance”則常與宗教或法律語境關聯,如《韋氏詞典》強調其“punishment inflicted in retaliation”的屬性。
-
語用差異與使用場景
漢語“複仇”常見于文學叙事(如《趙氏孤兒》),英語“revenge”多用于日常表達。劍橋詞典特别标注“revenge”作為動詞時需搭配反身代詞(如revenge oneself on someone),而“vengeance”多作名詞且常見于短語“with a vengeance”(變本加厲地)。
網絡擴展解釋
“複仇”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fù chóu,其核心含義是對仇人進行報複。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定義:指因仇恨而對他人采取報複行為,常見于個人或群體因受傷害而尋求心理或行動上的平衡。
- 詞性:既可作為動詞(如“複仇行動”),也可作形容詞(如“複仇心理”)。
2.引證與曆史用法
- 古代文獻中早有記載,如漢代袁康《越絕書》提到:“臣不讨賊,子不復仇,非臣子也。” 強調複仇在傳統倫理中的正當性。
- 唐代《傳奇·薛昭》中亦有“為母復仇殺人者”的描述,體現複仇行為在曆史叙事中的普遍性。
3.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報複、雪恨(如“複仇雪恥”)。
- 反義詞:報恩(強調以德回應而非以怨)。
4.英文翻譯與語境
- 常用revenge 或avenge 表示,前者側重“報複行為”,後者更強調“伸張正義的複仇”。
- 例句:The desire for revenge consumed him.(複仇的欲望吞噬了他。)
5.例句與應用
- 文學場景:“采桑子前往重山山莊,找半獸人複仇”。
- 心理描述:“複仇心理可能引發長期的情緒困擾”。
“複仇”既是行為也是心理狀态,需注意其道德與法律邊界。部分語境中可能隱含負面後果(如冤冤相報),需理性對待。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不道德性質澄清器承壓破壞錯誤狀态字帶錯誤膽囊擴張大炭黴素丁咯地爾非法占有沸鳴音後内柱靜止泵油聚合反應累積雙鍵離解化學吸附作用硫代亞砷酸鹽硫酸鐵卵裂紡錘體亂七八糟的内圓磨削裝置頻段全身動脈炎生氨設置單元格式雙聯胍輸入參考值特異性反應同步調整外記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