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 bimetallism
複本位制(Bimetallism)是一種貨币制度體系,指國家同時以黃金和白銀兩種金屬作為法定本位貨币,并規定兩者之間的固定兌換比率。該制度在19世紀曾被美國、法國等國家采用,其英文術語對應為"bimetallic standard"或"bimetallism"。
從貨币職能角度看,複本位制的核心特征是金銀雙金屬共同承擔價值尺度、流通手段和貯藏手段的職能。政府通過立法确定金銀币的法定比價(如美國1792年《鑄币法案》規定15:1),要求金融機構按此比率自由兌換。理論上這種制度能增加貨币供給彈性,但實際操作中常因市場金銀比價波動引發"劣币驅逐良币"的格雷欣現象,導緻實際流通中僅剩估值過高的金屬貨币。
曆史上典型的複本位制實踐包括:
該制度在1870年代後逐漸被金本位取代,主因是白銀産量激增導緻金銀比價劇烈波動。現代貨币理論認為,複本位制作為過渡性制度,其價值在于為單一金屬本位制提供了實驗基礎。國際清算銀行2018年的貨币史研究指出,複本位國家的通脹波動率比同期金本位國家平均低0.8個百分點。
(參考來源:美聯儲貨币史檔案庫、國際清算銀行年報、《新帕爾格雷夫貨币金融大辭典》)
複本位制(Bimetallic Standard)是一種貨币制度,指一國同時以黃金和白銀作為本位貨币,并規定其法定比價。以下是其核心要點:
複本位制下,金銀兩種金屬均被賦予無限法償地位,可自由鑄造、流通,且政府規定兩者的兌換比例。例如,清代前期曾實行銀與銅錢的複本位制。
複本位制盛行于16-18世紀資本主義初期,後因内在不穩定性逐漸被金本位制取代。中國清代也曾采用銀銅複本位。
如需進一步了解其經濟影響或具體案例,可參考來源(MBA智庫)和(本位币制度分析)。
保險單正文北美流蘇樹波動力學嘈雜的場所多模式傳感器費拉明腹膜間隙關廠股盆部分切斷術緩沖線圈黃黴菌素回波脈沖芥子酶細胞棘爪聚乙二醇可變電容轉換器漏洩謀財害命佩落堿蓬莪羟苯乙酮繞射池溶劑冷凝器色盲測驗器舌骨甲狀韌帶身心醫學家聽骨肌提示同位素置換反應投機買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