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corrosion rate; rate of corrosion
腐蝕速率(Corrosion Rate)是材料表面因化學或電化學反應導緻單位時間内損失的質量或厚度,通常用于評估金屬在特定環境中的耐久性。根據國際标準,其計算可表示為:
$$ R = frac{K cdot W}{A cdot T cdot D} $$
其中$R$為腐蝕速率,$W$為質量損失,$A$為暴露面積,$T$為時間,$D$為材料密度,$K$為常數(取決于單位制)。
核心影響因素
測量标準
ASTM G1-03規定了失重法測定流程,ISO 9223則建立了大氣腐蝕性分類體系。NACE SP0775-2013針對油氣管道提出腐蝕速率安全阈值應低于0.1mm/年。
工程應用
煉油廠常采用線上腐蝕監測系統,通過電阻探針或線性極化電阻法實時獲取數據。英國國家物理實驗室(NPL)研究顯示,加注緩蝕劑可使碳鋼在酸性介質中腐蝕速率降低85%。
腐蝕速率是描述材料(尤其是金屬)在特定環境下因腐蝕而損失速度的指标,其定義、計算方法和影響因素如下:
腐蝕速率又稱腐蝕率,表示單位時間内材料損失的重量或厚度,用于量化腐蝕程度。常見定義方式包括:
質量損失法
公式為:
$$
V = frac{W_1 - W_2}{A cdot t}
$$
其中,( W_1 )、( W_2 )為腐蝕前後的質量(g),( A )為材料表面積(m²),( t )為時間(小時或年)。
深度法
需結合材料密度(( rho )),公式為:
$$
V = frac{87.6(W_1 - W_2)}{A cdot rho cdot t}
$$
結果單位為mm/a。
環境因素
材料特性
機械應力
應力集中區域更易發生腐蝕。
常用單位
國家标準
例如《工業循環冷卻水處理設計規範》(GB 50050-2007)規定,碳鋼的腐蝕速率應≤0.075 mm/a。
腐蝕速率是評估材料耐蝕性和預測設備壽命的關鍵參數。例如,若某材料的腐蝕速率<1 mm/a,通常認為其適用于普通工業環境。
如需更詳細的标準或計算案例,可參考國家标準文件或工程手冊。
不變系統純生成程式蒂巴酚發價發色團的肺腑谷澱粉酶固定鑷行人員滑膜成纖維細胞金毛狗脊毛計日工資均方根速率口齒伶俐的聯邦普通法瀝青處理六羟苯麥帕克林耐皂洗色牢度羟基喹啉磺酸銻二乙铵如果需要删除的守護程式三氯化金升膜蒸發器柿餅世界糧食理事會視力減退輸入限制微小内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