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 legal ohm
legal
ohm
【化】 ohm
法定歐姆(Legal Ohm / Statutory Ohm)是曆史上依據國際協議确立的電阻标準單位,區别于通過基本物理量推導出的絕對歐姆(Absolute Ohm)。其核心定義基于19世紀末國際計量大會确立的實物基準:1法定歐姆等于橫截面積均勻、長度為106.3厘米、質量為14.4521克的水銀柱在冰融點溫度(0°C)下呈現的電阻值。該标準于1881年首次在國際電學大會上被采納,旨在統一各國電阻測量标準。
隨着計量學發展,法定歐姆在1948年被國際絕對歐姆(International Ohm)取代,後者定義為1.00049絕對歐姆(基于電磁理論計算)。現代國際單位制(SI)自1960年起采用絕對歐姆作為電阻唯一标準單位,即現今通用的“歐姆”(Ω),其定義為:當導體兩端施加1伏特電壓時,産生1安培電流的電阻值(公式:$$ Omega = frac{V}{A} $$)。法定歐姆自此退出實用領域,僅作為計量史術語存在。
權威參考來源:
“法定歐姆”是國際單位制(SI)中電阻的法定計量單位,符號為Ω。其定義和背景如下:
根據國際标準,1歐姆的物理意義是:當導體兩端施加1伏特(V) 的電壓時,若導體中通過的電流為1安培(A),則該導體的電阻即為1歐姆。
數學表達式為:
$$
R = frac{U}{I}
$$
其中,( R ) 為電阻(單位:Ω),( U ) 為電壓(單位:V),( I ) 為電流(單位:A)。
歐姆的單位名稱是為了紀念德國物理學家喬治·西蒙·歐姆(Georg Simon Ohm,1787–1854)。他在1826年提出歐姆定律,揭示了電流、電壓與電阻之間的線性關系。
作為國際單位制的組成部分,歐姆的定義由國際計量大會(CGPM)正式确立,具有全球統一的權威性。其标準通過量子化實驗(如量子霍爾效應)實現高精度複現,确保科學和工業領域的一緻性。
如需進一步了解技術細節,可參考國際計量局(BIPM)的官方文件或電學标準手冊。
鞭毛染色法側刃工具側卧的産蛋白腸球菌單鋒螺紋刀具電路設計電容拾音器雕像反發收器腹壁全裂工廠會計過敏性抗體橫披化學漿活化電勢肩胛角減值膠粘石闆就業總人數狂喜的擴散的了不起的模型結構偏硼酸锂扇形發動機神經耳科學時序入棧作業束帶探礦者體之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