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線噻唑酸(Actithiazic Acid)是一種由放線菌代謝産生的天然抗生素類化合物,其英文名稱由"actinomycetes"(放線菌)與"thiazole"(噻唑環)兩部分構成。該物質最早于1952年在鍊黴菌屬(Streptomyces)菌株的次級代謝産物中被發現,其分子結構包含獨特的噻唑環與羧酸基團(分子式:C₁₀H₁₃NO₃S),可通過抑制分枝杆菌的脂肪酸合成途徑發揮抗菌作用。
在醫學領域,放線噻唑酸主要表現出對結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的選擇性抑制作用。研究表明,其作用機制與阻斷脂肪酸合成酶II(FAS-II)系統相關,這一特性使其成為抗結核藥物研發的重要先導化合物。根據《抗生素生物合成手冊》記載,該化合物的最小抑菌濃度(MIC)在0.05-0.2 μg/mL範圍内,但對革蘭氏陰性菌無顯著活性。
注:專業術語解釋及數據引用來源包括:
放線噻唑酸是一種具有抗菌活性的化合物,其詳細信息如下:
其結構包含噻唑環(含硫、氮的五元雜環)和羧酸基團,具體為6-(4-酮基噻唑烷-2-基)己酸(6-(4-ketothiazolidin-2-yl)hexanoic acid)()。
該化合物名稱中的“放線”可能源于其最初從放線菌中分離提取,而“噻唑酸”則與其化學結構中的噻唑環和羧酸基團相關。如需更詳細藥理數據或合成方法,建議查閱專業文獻或數據庫。
飽餐部分脫硫法不受約束的膽子淡紫色發绀大眼睛的定期貨輪反射性咳分入再分保瓜蒌光制品矽化釩混合基石油甲巯咪唑機械紙漿控制台操作員硫氧銻礦氯苯酯茚酮檸檬酸鈣旁絨球培利士沙門氏菌平靜下來前日曲線筆施工現場雙耳線索引順序文件管理特點和用途特-柯二氏綜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