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flocculi secundarii; paraflocculus
在漢英詞典框架下,“旁絨球”是一個高度專業化的解剖學術語,特指小腦結構中與絨球(flocculus)相鄰的特定部位。其詳細解釋如下:
一、術語構成與基本定義
“旁絨球”由“旁”(鄰近)與“絨球”(小腦絨球)複合而成,對應拉丁語解剖學術語“paraflocculus”(英文直譯:paraflocculus)。它指小腦皮質中緊鄰絨球的一對隆起結構,屬于小腦絨球小結葉(flocculonodular lobe)的組成部分。該結構在哺乳動物(包括人類)的小腦進化中高度保守,主要參與前庭-眼動反射調節 。
二、解剖定位與功能
旁絨球位于小腦半球腹側,通過小腦腳與腦幹前庭核團形成神經環路。其核心功能包括:
臨床研究表明,旁絨球損傷可導緻平衡障礙和眼球震顫(如小腦性共濟失調) 。
三、術語辨析
需區分“旁絨球”(paraflocculus)與“絨球”(flocculus):
四、詞源與翻譯依據
“旁絨球”的漢譯嚴格遵循《國際解剖學名詞》(Terminologia Anatomica)的中文标準:
參考文獻來源
“旁絨球”是小腦中的一個結構,屬于小腦旁絨球葉的一部分,與神經傳導和生理功能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定義與位置
旁絨球位于小腦内,屬于小腦旁絨球葉(paraflocculus)的組成部分。它靠近絨球小結葉(由絨球、蚓小結及絨球腳構成),是小腦中腳後外側的絨球狀結構延伸區域。
功能與研究意義
旁絨球在小腦傳入纖維聯繫中起重要作用。研究顯示,通過熒光金逆行标記法可追蹤其傳入神經通路,這有助于理解小腦不同區域(如前葉、後葉、旁絨球葉)的蛋白質表達差異及功能調控。
學術應用
針對旁絨球的研究多集中于神經解剖學和分子生物學領域。例如,通過二維凝膠電泳和質譜分析其蛋白質組成,可揭示小腦分區在運動協調、平衡等功能中的特異性。
如需更專業的醫學解析,建議參考神經解剖學教材或學術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