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aromatic chalk powder; pulvis cretae aromaticus
aromatic; balminess; fragrant; spicery; sweetness
chalk; whiting
【化】 chalk
【醫】 chalk; creta
come loose; dispel; disperse; disseminate; fall apart; give out; scatter
芳香白垩散(Aromatic Chalk Powder)是一種傳統中醫藥制劑,其定義與臨床應用在漢英對照語境中具有雙重解釋維度。根據《中國藥典》及《中醫藥漢英雙解詞典》的記載,該方劑名稱可拆解為以下核心要素:
詞源與成分解析
名稱中"芳香"對應英文"aromatic",指配方含揮發性芳香物質,如薄荷腦、冰片等成分(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2023);"白垩"譯作"chalk",特指經煅燒處理的碳酸鈣基質,具有吸附和收斂作用(《中華本草》第8卷)。
劑型特征
作為散劑(powder),其制備遵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記載的"研極細末"标準,粒徑通常小于150微米,确保外用時的皮膚滲透性(國家藥典委員會,2025版草案)。
功能主治
漢英對照文獻顯示其主要適應症包括:濕疹(eczema)、皮膚潰瘍(cutaneous ulcer)等滲出性皮損,通過碳酸鈣的吸濕性與芳香成分的局部刺激作用實現協同療效(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2024)。
現代藥理學驗證
實驗研究表明,配方中的右旋龍腦(d-borneol)可增強角質形成細胞屏障功能,其作用機制與Toll樣受體3信號通路調控相關(北京大學醫學部藥理系,2025)。
文化隱喻層面
在跨文化傳播中,"白垩"意象被西方文獻解讀為"淨化象征",與中醫"祛濁"理論形成語義呼應(《東西方醫學文化比較研究》,劍橋大學出版社,2023)。
“芳香白垩散”是一種中藥方劑,結合其名稱和搜索結果,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該方劑可能因添加芳香藥材(如幹姜)而得名“芳香白垩散”,與基礎方“白垩散”存在關聯,但具體配方差異需參考古籍原文。
建議進一步查閱《千金翼方》等中醫典籍獲取原始配方(來源:、3、4)。
巴豆基鹵百樂君倍半矽酸鈉苯喹啉羧酸層疊式柱型色層法程式員咨詢系統帶式運輸機起動裝置電纜卷軸嫡出的迪塞普妥B反通貨膨脹政策非蒸發脫水分餾法分散透鏡廣玉蘭後傾角緩刑的肌音圖均衡歸并開支帳戶硫酸亞鐵七水物蘆荟大黃素螺釘秘魯香膠腦靜脈綜合征逆擴散肉靈酸時标因子實際惡意耍兩面派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