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砥石(dǐ shí)在漢英詞典中的核心釋義為"whetstone",指用于打磨刀具或工具的天然或人造研磨石材。其專業定義包含以下三方面内涵:
物質屬性
作為天然岩石的一種,《地質學大辭典》界定砥石主要成分為石英砂岩或玄武岩,摩氏硬度在6-7度之間。這種礦物特性使其能夠通過物理摩擦改變金屬表面微觀結構。
功能特征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強調其"粗中有細"的二元性:粗磨面用于開刃整形(coarse grinding),細磨面實現抛光(fine honing)。英語對應術語包含"grindstone"(旋轉式磨石)和"sharpening stone"(手持式磨石)。
文化意象
《漢英文化意象詞典》指出其衍生義項"砥砺品格",源自《荀子·勸學》"金就砺則利"的哲學隱喻,英語常譯為"tempering one's character through trials"。考古發現顯示,良渚文化遺址(約公元前3300年)已存在專業化磨制石器作坊。
“砥石”是一個漢語詞語,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磨石
指用于打磨金屬器具的石頭,最早見于《淮南子·說山訓》:“砥石不利,而可以利金。”。古代文獻如《論衡》《資治通鑒》中也多次提到其作為磨砺工具的用途。
古地名
見于《荀子·成相》記載:“契玄王,生昭明,居于砥石,遷于商。”,但具體地理位置已不可考。
傳說中的山名
據《淮南子·墬形訓》記載,“遼出砥石”,高誘注稱其為遼水發源的山名。
“砥石”常被引申為磨砺品格、修身立德的象征。例如成語“砥砺前行”,即以砥石比喻通過困難與挑戰完善自我。
例句:
“耳中常聞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進德修行之砥石。”
在文學或地名中,“砥石”也用于具體場景,如小說中虛構的“砥石鎮”,或曆史文獻中提到的鐵礦采集地。
總結來看,“砥石”既指實物工具,也承載文化隱喻,需結合語境理解。
百萬分之一保險單據不承認或否認契約布爾抽象動詞吹離器膽鈣化醇等價超共轭電光性結膜炎電容電動機腹股溝肉芽腫規劃執行時間含氣骨戶口登記制度基底絲聚乙二醇單十二醚蠟楊梅樹皮貓蚤耐酸測試年末未支配盈餘皮下骨鋸熱虹吸式再沸器三色砷酸二氫铵市場探測啼鹽培養基偷竊嫌疑猥亵性書籍衛星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