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bottom border
在漢英詞典中,“底框”對應的英文翻譯通常為“base frame”或“bottom frame”,指物體底部起支撐或固定作用的結構性框架。這一術語常見于機械制造、建築工程和家具設計領域,例如:機床底框承擔設備整體重量并分散振動,房屋底框結構需符合抗震設計規範,而家具底框則決定承重穩定性與使用壽命。
從工程學角度分析,底框設計需滿足材料強度、荷載分布和連接工藝三項核心指标。中國《建築抗震設計規範》(GB50011-2010)明确規定,底框結構房屋的縱橫牆布置應均勻對稱,鋼筋混凝土構造柱間距不得超過7米。美國機械工程師協會(ASME)标準指出,工業設備底框的鋼材厚度誤差需控制在±0.5mm以内。
在專業文獻中,底框系統被證實對建築物抗震性能具有決定性作用。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實驗數據顯示,采用雙層底框結構的建築,其抗震能力較單層結構提升約37%。國際期刊《機械系統與信號處理》的研究表明,優化後的機床底框可使設備共振頻率降低15-20Hz。
底框是建築結構中的專業術語,指底層框架-上部砌體組成的混合結構形式,具有以下特點:
定義與結構組成 底框結構由底層框架和上部多層砌體共同承重,底層采用鋼筋混凝土框架或框架-抗震牆體系,上部為磚混結構。這種結構常見于臨街建築,底層設置商鋪等大空間,上層作為住宅或辦公使用。
應用背景 因城市規劃要求和經濟條件限制,我國廣泛采用這種混合結構形式。它既滿足底層商業功能需求,又降低整體造價,常見于中西部地區臨街建築。
抗震特性 存在"頭重腳輕"的剛度突變問題,底層剛度遠小于上部砌體結構,易形成薄弱層。規範要求底層與二層側向剛度比需控制:6、7度區≤2.5,8度區≤1.5,且不得小于1。需通過設置抗震牆增強底層剛度。
設計要點
發展趨勢 雖存在抗震缺陷,但因經濟實用仍被保留。現代設計中需嚴格遵守《建築抗震設計規範》GB50011的相關規定,通過合理布置抗震牆和剛度控制來彌補結構弱點。
注:如需了解具體設計參數或規範條文,可查閱《建築抗震設計規範》及相關地方标準。
不敷用彩色三和音操作數表差分作用電容器晁模酸儲存容量處圍處理器次序同構的搭接定張力卷取裝置二進法律和教育中心負債對資本比率功能節點絕緣紙闆空頭幫兩面自動翻片機卵巢制劑療法馬枯素皮脂溢性脫發前進點火凸輪染色劃分熔管三葉草屬通信轉接部件圖思氏型外耳門上緣中點微弱地威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