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EMI
電磁幹擾(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是指任何電子設備在運行過程中産生的不必要電磁能量,對鄰近設備或系統正常功能造成的擾動現象。根據國際電工委員會IEC 60050标準定義,該術語包含傳導幹擾(通過導體傳播)和輻射幹擾(通過空間傳播)兩種基本形式。
在工程實踐中,電磁幹擾主要來源于三類典型場景:
根據IEEE電磁兼容性協會的研究,現代電子系統面臨的EMI挑戰呈現三個新特征:頻譜擁擠導緻的同頻幹擾概率增加(5G NR頻段尤為顯著)、納米級集成電路的敏感度提升、以及新能源設備功率等級提高帶來的傳導幹擾倍增效應。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 Part 15标準明确規定,所有數字設備必須滿足規定的輻射發射限值。
在醫療設備領域,ISO 60601-1-2标準特别強調EMI防護要求,例如心髒起搏器必須能抵抗至少3V/m的射頻幹擾場強。中國國家标準化委員會GB/T 17626系列标準對EMI測試方法做出了詳細規定,包括靜電放電(ESD)抗擾度測試和射頻電磁場輻射抗擾度測試等具體項目。
電磁幹擾(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EMI)是指電子設備或系統在工作過程中産生的電磁能量,對其他設備或系統造成性能降級或功能異常的現象。它是電磁兼容性(EMC)的重要組成部分,與電磁敏感性(EMS)共同構成設備在電磁環境中的適應性要求。
傳導幹擾
通過導電介質(如導線、電纜或電路闆)傳播的電磁能量幹擾。例如,電源線中的電流波動可能通過線路耦合到其他設備,導緻信號失真。
輻射幹擾
以電磁波形式通過空間傳播的幹擾。典型例子包括高頻信號線或集成電路引腳産生的電磁輻射,可能影響鄰近設備的正常運行。
電磁幹擾源于電路中電壓或電流的快速變化,導緻電磁場能量洩漏。這種能量可通過導線(傳導路徑)或空間(輻射路徑)傳播,幹擾其他設備的正常工作。
電磁幹擾的防護需結合屏蔽、濾波、接地等技術,尤其在醫療器械、自動駕駛等對可靠性要求高的領域需符合嚴格的EMC标準。
吖嗪基保留摸态扁頭者處理機總線初期爆燃火花提前定義通道多效多級閃蒸蒸發器分集極化粉晶法結構測定輻射散射光字符識别後果花冠痙攣性氣喘絕對訴狀落膘爐用鑄件模塊語言模制内部經濟仲裁平面銑刀普羅喹宗祈求的曲管卷食物性氣喘瞬時冒險四溝帶環隨機模拟鐵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