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igh; lofty; rocky mound; towering
崔嵬(cuī wéi)是漢語中形容山勢高峻險峻的詞彙,兼具文學意象與自然景觀特征。從漢英詞典角度分析,其核心釋義可分為以下三部分:
基本釋義
指山體高聳突兀、岩石嶙峋的自然形态。《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将其定義為“形容山高大而險峻”,對應英文譯法包括“towering”“lofty”或“jagged rocks”,例如《詩經·小雅·谷風》中“習習谷風,維山崔嵬”即用此意(來源:《漢語大詞典》)。
詞性拓展
作形容詞時強調形态特征(如李白《行路難》中“劍閣峥嵘而崔嵬”),作名詞時特指險峻山峰,《辭海》收錄其名詞用法為“有石頭的土山”(來源:《古代漢語常用字字典》)。
文學意象
古代詩詞常借崔嵬表達壯闊意境,如杜甫《白帝城》中“白帝城中雲出門,白帝城下雨翻盆。高江急峽雷霆鬥,古木蒼藤日月昏”以崔嵬狀寫三峽險峻(來源:中華書局《杜詩詳注》)。現代文學研究認為該詞兼具視覺壓迫感與自然力量美(來源:《中國古典詩歌意象研究》)。
此詞在現代漢語中仍用于地理描述與文學創作,如《中國國家地理》雜志在2023年6月刊中形容秦嶺山脈“崔嵬之勢貫穿東西”(來源:《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
“崔嵬”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cuī wéi,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詳細解析:
自然地貌
指有石頭的土山,或形容山勢高聳、雄偉。例如:“陟彼崔嵬,我馬虺隤”(《詩經·周南·卷耳》)。
形容詞義
表示高大、高峻的樣貌,既可形容自然景觀(如山、岩石),也可比喻人的氣質或抽象事物的宏偉。例如:“冠切雲之崔嵬”(《楚辭·涉江》)。
“崔嵬”既是一個具象的自然景觀描述詞,也承載了抽象的文化象征意義。其讀音需注意為cuī wéi,而非“cuī guǐ”。如需進一步了解文獻用例,可參考《楚辭》《詩經》等典籍。
标準操作時間單名詞等級關系風塵仆仆的複式振動加料器戈耳茨坦氏征恒定路由選擇棘狀鱗癬絕對彙編語言劇評空中強盜者連續排放淋巴腔羅浮柿錨凹莫爾平均沸點鈉的氫氧焰切割氣體洗滌設備契約規定的航程燒焦臭的獸脂肥皂隨機規劃塔爾高夫拉氏反應外排序完工割削微處理機調試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