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告英文解釋翻譯、催告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經】 putting in default
分詞翻譯:
催的英語翻譯:
hasten; hurry; press; speed up; urge
告的英語翻譯:
accuse; ask for; inform; notify; tell
專業解析
"催告"的漢英詞典釋義與詳解
在法律及日常語境中,"催告"是一個具有特定法律效力的行為,其核心含義是指債權人或權利人向債務人、義務人發出的,要求其在一定期限内履行義務(如償還債務、交付物品、完成工作等)或作出某種意思表示(如追認、撤銷等)的正式通知或敦促行為。
-
核心法律定義與效力:
- 含義: 催告是權利人行使權利的一種方式,旨在明确義務内容、設定履行期限,并作為後續采取法律行動(如解除合同、主張違約責任、啟動訴訟時效)的前提條件或依據。它通常要求債務人/義務人在指定期限内作出回應或履行。
- 效力: 催告本身并不直接産生實體權利義務的變化,但其法律意義在于:
- 中斷訴訟時效: 在中國法律中,權利人向義務人提出履行請求(催告)可以引起訴訟時效的中斷(《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五條)。
- 行使解除權的前提: 在合同履行中,若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對方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的,對方可以解除合同(《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條)。
- 确定寬限期: 為債務人設定一個額外的履行期限。
- 行使追認/撤銷權的前提: 在效力待定合同中,相對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或被代理人在一定期限内予以追認或撤銷。
- 英譯:Urgency Notice / Demand / Notice to Perform / Notice of Default / Summons to Perform。在法律英語中,"demand" 和 "notice" 是最常用且最能體現其法律效力的譯法,常與具體行為結合,如 "demand for payment" (付款催告), "notice to cure" (補救催告), "notice of default" (違約通知/催告)。
-
日常與商業語境中的含義:
- 含義: 超出嚴格法律程式,泛指任何形式的、較為正式的催促、提醒或敦促行為。例如,催繳房租、催交作業、催辦手續等。其目的仍然是促使對方盡快完成某項義務或行動。
- 英譯:Reminder / Urgent Reminder / Dunning Notice (特指催款)。相較于法律語境,"reminder" 更常用于日常或商業信函中表示提醒或催促。
-
關鍵要素與英譯對應:
- 催告方 (Obligee / Creditor / Party Entitled to Demand): 享有權利,發出催告的一方。
- 被催告方 (Obligor / Debtor / Party Subject to Demand): 負有義務,被要求履行的一方。
- 催告内容 (Subject Matter of Demand): 要求履行的具體義務(如付款 Payment、交貨 Delivery、履行合同義務 Performance of Contractual Obligations)。
- 履行期限 (Time Limit / Deadline for Performance): 催告中指定的履行義務的最後期限。
- 法律後果 (Legal Consequences): 催告中可能明确指出的,如果不在期限内履行将導緻的結果(如解除合同 Termination of Contract、主張違約金 Claim for Liquidated Damages、提起訴訟 Initiate Legal Proceedings)。
權威參考來源: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相關條款(如第一百九十五條、第五百六十三條): 規定了催告在訴訟時效中斷和合同解除中的法律作用。可參考中國人大網法律庫或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數據庫。
- 《元照英美法詞典》: 對 "demand", "notice", "demand note", "notice to perform" 等術語有詳細英文釋義和法律背景解釋。
- 《牛津法律術語詞典》(Oxford Dictionary of Law): 提供 "demand" 和 "notice" 在普通法系下的精确定義和應用場景。
- 《布萊克法律詞典》(Black's Law Dictionary): 權威法律英語詞典,對 "demand" (An imperative request preferred by one person to another, under a claim of right, requiring the latter to do or yield something or to abstain from some act) 和 "notice" (Information concerning a fact, actually communicated to a person by an authorized person, or actually derived by him from a proper source) 有經典定義。
(注:由于當前無法實時驗證特定網頁鍊接的有效性,以上來源均為公認的權威法律典籍或官方數據庫名稱。在實際應用中,應引用具體可訪問的官方法律條文鍊接或權威線上法律數據庫條目鍊接以符合要求。)
網絡擴展解釋
“催告”是一個法律術語,指通過正式或非正式方式催促他人履行義務的行為,常見于民事、行政及商業領域。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法律定義與性質
-
核心含義
催告是債權人或其代理人要求債務人履行債務的通知。例如在債務糾紛中,債權人可通過書面或口頭形式提醒債務人還款。
-
法律性質
催告并非法律行為,而是“準法律行為”。其效力可參考意思表示的相關規定,例如債務人未回應時可能被視為默認義務存在。
二、應用場景分類
-
民事法律催告
- 用途:解決債務履行、合同違約等問題。
- 形式:需明确義務内容與期限,書面形式更利于舉證。
-
行政催告
- 程式作用:行政機關在強制執行前,必須發出催告,督促當事人限期履行義務(如繳納稅款)。
- 法律意義:體現教育與強制結合原則,避免直接采取強制措施。
-
商業催告
- 常見場景:合同交易中催促付款、交貨等,可通過郵件、函件等形式完成。
三、形式與法律後果
- 形式要求:口頭或書面均可,但書面更具法律效力。
- 後果示例:若債務人在催告後仍未履行,可能面臨訴訟或強制執行。
四、國際法律對照
法語中對應術語為“une mise en demeure”,指正式要求履行義務的書面通知,未履行将引發法律後果。
催告是跨領域的重要程式性行為,兼具提醒與法律預備功能,使用時需注意形式規範與時效性。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安息香脂表大小操作員控制台船長海事聲明錯齒式罐蓋定然肥沃關閉形式哈夫曼靜電計回合灰藍色甲狀軟骨上切迹廉價出售六羟苯慢性囊腫性腸炎歐拉法蓬多夫氏菌苗普魯卡因硼酸鹽人體寄生物學溶劑解喪事散射線殺螨錫雙重管式換熱器絲狀形成塑膠加工碳鋅電池調轍車投機購買頑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