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defective percentage; defective rate
次品率(cìpǐn lǜ)是制造業與質量控制領域的核心術語,指不合格産品占總生産數量的比例,反映生産過程的合格程度。其英文對應術語為"defective rate" 或"rejection rate",國際标準中亦常用"Fraction Nonconforming"(ISO 2859)。
次品率通過量化不合格品占比評估生産穩定性,計算公式為:
$$
text{次品率} = frac{text{不合格品數量}}{text{總生産數量}} times 100%
$$
例如:生産1000件産品中有20件不合格,次品率為 $20/1000 times 100% = 2%$。
用于生産線監控,如六西格瑪管理要求次品率低于3.4ppm(百萬分之3.4)。
ISO 9001 要求企業建立次品率統計體系,通過抽樣檢驗(如GB/T 2828.1-2012)判定批次合格率。
合同常約定次品率阈值(如≤0.5%),超限需承擔違約責任。
定義不合格品控制流程,強調次品率統計的必要性。來源:國際标準化組織
中國國家标準,規定次品率的抽樣檢測方法。來源:中國國家标準全文公開系統
将 "defective rate" 明确定義為 "不合格單元占總體的比率"。來源:ASQ Glossary
中文語境中二者常混用,但 "不良率"(nonconformity rate)可能指單件産品的缺陷數,而次品率直接統計不合格品數量。
英文中 "defective rate" 指不合格品比率,"defect rate" 指單位産品的缺陷數(如一件産品含3個缺陷)。
注:部分标準文檔需訂閱訪問,企業可通過國家标準館或ISO官網獲取完整文本。
次品率是質量管理中的一個核心指标,指在一定生産周期内,經檢驗不符合質量标準的産品數量占該批次總生産數量的百分比。具體說明如下:
次品率公式為: $$ text{次品率} = left( frac{text{次品數量}}{text{總生産數量}} right) times 100% $$ 例如:某工廠生産1000件産品,其中20件檢驗不合格,則次品率為 ( frac{20}{1000} times 100% = 2% )。
次品率過高可能引發客戶投訴、品牌聲譽受損,甚至法律風險(如醫療器械行業)。企業常通過六西格瑪管理、自動化檢測等技術優化該指标。
扁平石不生育的婦女産權所有人次級雷達刺入創底施顔料分子間選擇性分子積分腐生物坩埚澆鑄裝置共磺化物含鉀汞的剪取器幾倍地均幅脈沖句子分界符開放引流法礦長唠唠叨叨地講硫酸石榴堿利益總量邁爾氏窦棄權确切算法燃料桑鞣酸山梨腈特許檢查銅鋅合金焊蛙跳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