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lancet for venesection
puncture; stab; poke; stick; sting; thorn; thrust
【醫】 barb; echino-; lancinate; spicula; spicule; spiculum; spina; spine
spur; stab
sth. resembling a net
【醫】 collateral; retinervus
sword
【計】 knife grinder
【化】 quire
【醫】 cutter; knife
刺絡刀(Cìluò Dāo)是中醫傳統放血療法的專用工具,其英文可譯為"bloodletting needle"或"pricking collaterals knife"。根據《漢英雙解中醫大辭典》記載,該器械由三棱形針尖與青銅/鋼制手柄構成,主要用于刺激人體特定穴位排除"瘀血"(stagnant blood)。
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器械發展史》指出,刺絡刀的雛形可追溯至新石器時代的砭石,在《黃帝内經·靈樞》中已有"九針"體系的詳細記載。現代改良版器械采用醫用不鏽鋼材質,針尖角度嚴格控制在25-30度,确保既能刺破表皮又不傷深層組織。
世界衛生組織(WHO)傳統醫學報告中确認,這種療法在治療高血壓性頭痛、急性扭傷等病症中具有臨床價值。操作時需配合75%酒精消毒,刺入深度控制在2-3毫米,每次放血量不超過10毫升為安全标準。
《中醫外治技術操作規範》強調,使用刺絡刀需遵循"辨絡施治"原則,主要針對呈現紫暗色的淺表靜脈進行操作。禁忌症包括凝血功能障礙、糖尿病患者及孕婦的特定穴位區域。
根據現有資料,“刺絡刀”是一種傳統中醫醫療工具,主要用于刺絡放血療法。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刺絡刀(拼音:cì luò dāo)的英文翻譯為"lancet for venesection",其中"venesection"特指靜脈切開術或放血療法。該工具由"刺"(穿刺)和"絡"(經絡/血管)組成,體現其功能特性。
醫療用途 主要用于中醫刺血療法,通過刺破特定穴位或淺表靜脈,釋放少量血液以達到清熱、解毒、活血等治療效果。傳統上用于治療熱症、瘀血阻滞等病症。
工具特性 根據詞源解析:
現代應用 當代中醫臨床中,該工具已逐漸被一次性采血針替代,但傳統刺絡刀仍作為特色療法器械在部分中醫院使用。
注:由于當前搜索結果權威性較低,建議需要專業醫學應用信息的用戶,進一步查閱《中醫器械技術規範》或咨詢執業中醫師獲取準确操作标準。
比重針程式員工作台程式注釋詞典代碼等氫離子濃度防爆電動機幹容量共汲級放大器固定格式輸入行政決定核子切面基本标準成本經濟增長期急驟燃燒開具拒付或拒絕承兌證書抗浸糠醛酒精口頭契約剌柏木油老爺蓮花氏堿力矩毛發缺乏牛津人造革設立碼頭生殖盤施洛斯曼氏法熟練工人四分的外胚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