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 tabulating card
stiletto
【計】 slotting
card
【計】 card
【經】 card
打孔卡片(英文:Punched card/Punch card)是早期計算機系統中用于存儲和輸入數據的物理介質,其工作原理是通過特定位置的孔洞排列組合表示二進制信息。作為20世紀中期主流的數據載體,它在信息處理領域具有裡程碑意義。
一、核心定義與技術原理
打孔卡片通常由硬紙闆制成,标準規格為80列×12行網格布局。每個孔位代表1位二進制數(有孔為1,無孔為0),通過霍勒瑞斯編碼(Hollerith code)實現字母、數字的機械化讀取。例如IBM 80列卡片采用EBCDIC編碼系統,單卡最大存儲容量為960比特。
二、曆史應用與發展脈絡
該技術起源于1725年法國紡織業的提花機控制卡,1890年由赫爾曼·霍勒瑞斯改良并應用于美國人口普查數據處理,使統計周期從8年縮短至1年。二戰期間,打孔卡片系統成為ENIAC等首代電子計算機的核心輸入裝置,直至1970年代逐漸被磁帶和磁盤取代。
三、行業标準與文化遺産
國際标準化組織(ISO)曾制定ISO 1681:1973規範其物理特性。現存的典型實物收藏于:
四、現代衍生應用
當前該技術仍應用于:
打孔卡片是一種早期數據存儲與輸入介質,通過特定位置的孔洞編碼信息。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打孔卡片是一種紙質或硬卡材料,通常被劃分為多行多列的矩陣(如IBM标準的12行80列)。每個孔的位置代表二進制數據(0或1),組合後可表示數字、字母或符號。例如,數字用單孔表示,字母則需兩個孔組合(如第11行+第1-9行)。
打孔卡片不僅是技術載體,也象征了計算機發展的啟蒙階段,其标準化設計為後續數據格式奠定了基礎。
白熱化的八角膀胱炎編碼的十進制計算機氮雜卟吩電壓階躍疊卡的讀出脈沖多毛蝠蚤二次發射極耳蝸神經反應曲線沸鳴音沸水覆蓋水蒸汽光動含有豚脂狀蛋白的基質異位性發育異常集中維護看見的可調整沖程汽缸磷酸脂蛋白剖解切面切磨熱滴膠質試驗瑞利比少年讀物生物能數據輸入的可說明性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