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二次發射極英文解釋翻譯、二次發射極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電】 dynode; electron mirror

分詞翻譯:

二的英語翻譯:

twin; two
【計】 binary-coded decimal; binary-coded decimal character code
binary-to-decimal conversion; binary-to-hexadecimal conversion
【醫】 bi-; bis-; di-; duo-

次的英語翻譯:

order; second; second-rate
【醫】 deutero-; deuto-; hyp-; hypo-; meta-; sub-

發射極的英語翻譯:

【計】 emitter
【化】 emitter

專業解析

二次發射極(Secondary Emitter) 指在電子器件中,當受到高能電子(一次電子)轟擊時,能夠發射出額外電子(二次電子)的特殊電極表面。這種現象稱為二次電子發射(Secondary Electron Emission, SEE),是真空電子器件和某些探測器中的關鍵物理過程。

核心特性與原理

  1. 工作機理

    一次電子撞擊發射極材料表面,将其能量傳遞給材料内部的束縛電子。當傳遞能量足以克服材料功函數時,電子逸出表面形成二次電子流。二次電子數量與一次電子能量、入射角度及材料性質密切相關。

    來源:IEEE《電子器件術語标準》(IEEE Standard for Terms and Definitions for Vacuum Electron Devices)

  2. 二次電子發射系數(δ)

    定義為單位一次電子撞擊産生的二次電子平均數,公式為:

    $$ delta = frac{I_s}{I_p} $$

    其中 $I_s$ 為二次電子電流,$I_p$ 為一次電子電流。δ值通常介于0.5–2.0,具體取決于材料(如氧化鎂δ可達10)及一次電子能量(存在峰值能量區間)。

    來源:H. Bruining《電子發射物理學》(Physics and Applications of Secondary Electron Emission)

  3. 材料選擇

    高δ材料包括堿金屬氧化物(如Cs₃O)、銀鎂合金(AgMg)、銅铍合金(CuBe)及半導體塗層。現代器件常采用微通道闆(MCP)結構,通過内壁二次發射實現電子倍增。

    來源:濱松光電《光電倍增管原理手冊》(Photomultiplier Tubes: Basics and Applications)

典型應用場景

注:部分引用來源因平台限制未提供直接鍊接,建議通過學術數據庫(如IEEE Xplore、SpringerLink)檢索文獻标題獲取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

“二次發射極”(Dynode)是電子器件中的一種特殊電極,主要用于實現電子流的倍增。以下是詳細解釋:

1.定義與結構

二次發射極是電子管(如光電倍增管)中的中間電極,其表面塗有高二次發射系數的材料(如金屬氧化物)。當高速電子撞擊其表面時,會激發出更多次級電子,形成電子倍增效應。

2.工作原理

3.應用場景

4.與普通發射極的區别

普通晶體管中的發射極(Emitter)是向基區注入載流子的電極,屬于半導體器件部件;而二次發射極專用于真空電子管,通過物理撞擊實現電子倍增,兩者原理和應用場景不同。


如需進一步了解技術參數或具體器件設計,可參考電子工程領域的專業文獻或教材。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