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 important money
big; great; large
【醫】 macro-; magnum; makro-; megalo-
"大鈔"是漢語中常用的金融術語,指面值較大的紙币。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的定義,該詞特指"單位價值較高、流通中使用頻率相對較低的鈔票",例如人民币100元、美元100元等。在台灣地區,《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将其解釋為"金額較大的紙币",通常指新台币1000元面額。
從漢英對譯角度分析,《牛津漢英詞典》将"大鈔"直譯為"large denomination banknote",同時标注其功能特征為"high-value paper currency"。值得注意的是,國際清算銀行(BIS)在2023年貨币流通報告中指出,大額紙币的防僞技術要求普遍高于小額紙币,多數國家采用特殊材質與全息圖案設計。
該詞在語境應用中存在地域差異。根據中國人民銀行《貨币金銀術語标準》,中國大陸官方文件通常使用"大面額人民币"作為規範表述,而"大鈔"更多出現在口語和非正式商業場景中。相比之下,香港金融管理局的《港元紙币指南》明确将500港元和1000港元紙币歸類為高面值鈔票(high-value notes)。
“大鈔”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金代(1115-1234年)曾發行一種面額較大的紙币,稱為“大鈔”。據《金史·食貨志三》記載,貞元年間推行鈔引法,将紙币分為兩類:
現代漢語中,“大鈔”指大面額紙币。例如:
标準傳播别洛黴素布萊恩特氏征出獵從上到下彈簧夾東白及動脈韌帶覆緣鈣铌钽礦果蠅屬行攻訴訟紅外線光譜分析挾角睫腺急性腹痛距離分解鬧區披門他樹破傷風痙攣情況行動系統人工痤瘡潤滑管道三苯基砷散發性天疱瘡試點實驗電路闆酸洗機填棉絮的天青麗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