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cortex ailanthi
椿皮(Chunpi)漢英詞典釋義與中醫藥解析
1. 中藥基原與英文對應
椿皮為苦木科植物臭椿(拉丁名:Ailanthus altissima (Mill.) Swingle)的幹燥根皮或幹皮,英文譯作“Tree-of-Heaven Bark”或“Ailanthus Bark”。臭椿在東亞地區廣泛分布,其藥用部位需經炮制(如麸炒)後入藥。
2. 性味歸經與功能主治
性味:苦、澀,寒;歸大腸、胃、肝經。傳統中醫認為其具有清熱燥濕、收澀止帶、止血止瀉的功效,主治赤白帶下、久瀉久痢、崩漏便血等症。
3. 現代藥理作用
據《中藥大辭典》記載,椿皮含有的活性成分(如苦木素、鞣質)具有抗菌、抗炎及收斂作用。實驗研究表明,其提取物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等常見緻病菌有抑制作用(《中華本草》)。
4. 臨床應用與配伍
臨床多用于婦科炎症及消化道疾病,常與黃柏、白芍等配伍以增強療效。例如《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中記載的“椿皮丸”,即以本品為主藥治療濕熱下注型帶下病。
5. 使用注意與禁忌
因性寒,脾胃虛寒者慎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提示,椿皮用量需控制在6-9克,過量可能引起胃腸不適。
權威參考來源
椿皮是傳統中藥材,為苦木科植物臭椿的幹燥根皮或幹皮,别名包括臭椿、椿根皮、樗白皮等。以下是其詳細解析:
來源與形态
臭椿為落葉喬木,高可達30米,樹皮灰白色或灰黑色,耐旱耐寒但不耐水濕。其根皮和幹皮入藥,外表面粗糙,内表面密布梭形小孔。
性味歸經
味苦、澀,性寒;歸大腸、胃、肝經。
核心功效
臨床應用
煎服常用量6-9克,外用可緩解疥癬瘙癢。脾胃虛寒者慎用。
如需更完整的形态特征或古籍原文,可參考《中國藥典》及《本草綱目》相關條目。
巴西熱貝裡氏立體視力表泵輪機不可見色譜裁決權承諾支付創傷性的倒置多泡沫的覆蓋表肛尾縫幹涉儀高架公路過度軟化海上捕魚的大口拖網歡躍的化學處理基群選擇可用計算機服務淋巴原細胞輪詢次數梅歐氏靜脈啤酒串酵母普洛斯的明親銅的人工卸料離心機卅烷受阻順式異構現象烴氧基丙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