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英词典

椿皮英文解释翻译、椿皮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医】 cortex ailanthi

分词翻译:

椿的英语翻译:

【医】 Cedrela sinensis A.

皮的英语翻译:

hull; husk; leather; naughty; peel; skin; surface; tegument
【医】 commune integumentum; Cort.; cortex; cortices; cutis; derm; derma-
dermat-; dermato-; dermo; integument; integumentum; skin

专业解析

椿皮(Chunpi)汉英词典释义与中医药解析

1. 中药基原与英文对应

椿皮为苦木科植物臭椿(拉丁名:Ailanthus altissima (Mill.) Swingle)的干燥根皮或干皮,英文译作“Tree-of-Heaven Bark”或“Ailanthus Bark”。臭椿在东亚地区广泛分布,其药用部位需经炮制(如麸炒)后入药。

2. 性味归经与功能主治

性味:苦、涩,寒;归大肠、胃、肝经。传统中医认为其具有清热燥湿、收涩止带、止血止泻的功效,主治赤白带下、久泻久痢、崩漏便血等症。

3. 现代药理作用

据《中药大辞典》记载,椿皮含有的活性成分(如苦木素、鞣质)具有抗菌、抗炎及收敛作用。实验研究表明,其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等常见致病菌有抑制作用(《中华本草》)。

4. 临床应用与配伍

临床多用于妇科炎症及消化道疾病,常与黄柏、白芍等配伍以增强疗效。例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记载的“椿皮丸”,即以本品为主药治疗湿热下注型带下病。

5. 使用注意与禁忌

因性寒,脾胃虚寒者慎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提示,椿皮用量需控制在6-9克,过量可能引起胃肠不适。

权威参考来源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
  2. 《中药大辞典》(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3. 《中华本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编)
  4.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宋代官方医方典籍)

网络扩展解释

椿皮是传统中药材,为苦木科植物臭椿的干燥根皮或干皮,别名包括臭椿、椿根皮、樗白皮等。以下是其详细解析:

一、基本属性

  1. 来源与形态
    臭椿为落叶乔木,高可达30米,树皮灰白色或灰黑色,耐旱耐寒但不耐水湿。其根皮和干皮入药,外表面粗糙,内表面密布梭形小孔。

  2. 性味归经
    味苦、涩,性寒;归大肠、胃、肝经。

二、功效与主治

  1. 核心功效

    • 清热燥湿:适用于湿热泻痢、赤白带下等症。
    • 收涩止血:主治便血、崩漏、久泻久痢等。
    • 现代扩展作用:研究显示其含苦木苦味素等成分,具有抗病毒、抗癌等潜在活性。
  2. 临床应用
    煎服常用量6-9克,外用可缓解疥癣瘙痒。脾胃虚寒者慎用。

三、注意事项

如需更完整的形态特征或古籍原文,可参考《中国药典》及《本草纲目》相关条目。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