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traumatogenic
hurt; trauma; wound
【醫】 trauma; traumato-; vulnus; wound
"創傷性的"在漢英詞典中的核心釋義為形容詞"traumatic",指造成身體或心理創傷的、與創傷相關的。該詞由名詞"創傷"(trauma)加形容詞後綴"性的"構成,具有以下三層内涵:
醫學語境
指造成身體組織損傷的外界暴力事件,如"創傷性腦損傷"(traumatic brain injury)。《新牛津英漢雙解大詞典》将其定義為"relating to or causing physical injury by violence or accident"(由暴力或事故引發的身體損傷)。
心理學延伸
描述引發強烈心理應激反應的事件,如自然災害、暴力犯罪等。美國心理學會(APA)将traumatic events界定為"威脅生命或安全,并超出個體常規應對能力的經曆",這類經曆可能引發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
社會學術用
在社會科學研究中常用于描述系統性社會傷害,例如殖民曆史、種族歧視等群體性創傷。《社會學評論》期刊将其拓展為"破壞社會結構完整性的持續性負面影響"。
構詞學角度分析:"創傷"對應希臘詞根"trauma"(原意為身體傷口),後綴"-tic"在英語中構成形容詞,表示"具有...特性"。該詞在1990年代通過心理學文獻翻譯進入中文專業術語體系,2005年收錄于《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第三版。
權威例證可參考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疾病分類》第11版(ICD-11),其中F43.2編碼明确将"創傷性應激源"定義為"暴露于死亡威脅、嚴重傷害或性暴力的事件"。
創傷性是指由外部因素導緻人體組織、器官或心理受到損害的現象,涵蓋生理和心理雙重維度。以下是詳細解釋:
創傷性指外界力量(機械、物理、化學、生物等)或精神刺激引發的損傷。既包括可見的生理損傷(如骨折、燒傷),也包含心理層面的持久性傷害(如戰争後遺症)。
機械性創傷
交通事故、高空墜落等外力沖擊導緻的骨折、髒器破裂(、)。
物理性創傷
高溫(燒傷)、低溫(凍傷)、電流(電擊傷)、輻射等造成的損傷(、)。
化學性創傷
強酸強堿灼傷、有毒氣體吸入等化學物質引發的傷害(、)。
生物性創傷
動物咬傷、昆蟲蜇傷或細菌感染導緻的組織損傷(、)。
精神性創傷
重大事故、戰争等引發的長期心理障礙,如創傷後應激障礙(、)。
建議通過安全防護措施(如佩戴護具、規範操作設備)降低機械性創傷風險,遭遇創傷後需及時清創消毒,嚴重者需專業醫療幹預。心理創傷可通過心理咨詢逐步修複。
注:如需完整分類标準或具體案例,可查看、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