槌狀趾英文解釋翻譯、槌狀趾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hammer-toe
分詞翻譯:
槌的英語翻譯:
gavel; mallet; pestle
【醫】 mallet
狀的英語翻譯:
account; certificate; condition; shape; state; written complaint
【醫】 appearance
趾的英語翻譯:
foot; toe
【醫】 dactyl; digiti pedis; pediphalanx; toe
專業解析
槌狀趾 (Hammer Toe) 的漢英詞典釋義與醫學解析
一、 術語定義與核心特征
- 中文: 槌狀趾
- 英文: Hammer Toe
- 醫學定義: 槌狀趾是一種常見的足部畸形,主要表現為足趾(通常發生在第二、第三或第四趾)在近端趾間關節 (PIP關節) 處發生異常的、固定性或可複性的向下彎曲(屈曲),導緻該關節隆起,形似“槌頭”或“錘頭”。有時可伴隨遠端趾間關節 (DIP關節) 的過度背伸或跖趾關節 (MTP關節) 的過伸。這種畸形會導緻足趾外觀異常、穿鞋困難、疼痛及形成痛性胼胝(老繭)或雞眼。
二、 臨床表現與症狀
- 足趾彎曲變形: 最顯著的特征是足趾中段關節(PIP關節)持續性向下彎曲,趾尖可能抵住鞋底或向下卷曲。
- 關節隆起與疼痛: 彎曲的關節頂部因長期與鞋面摩擦,易形成疼痛的雞眼或硬繭。
- 足趾僵硬: 早期可能較柔軟(可複性),後期常發展為僵硬(固定性),無法用手扳直。
- 活動受限與不適: 行走時足趾活動受限,穿鞋(尤其尖頭鞋或高跟鞋)時擠壓感明顯,引起疼痛。
- 伴隨症狀: 可能出現跖趾關節疼痛、腫脹、足底胼胝(前足痛)等。
三、 成因與風險因素
槌狀趾的形成通常是足部生物力學失衡、肌肉肌腱力量不平衡以及外部壓力共同作用的結果:
- 足部結構異常: 如扁平足、高弓足、拇外翻等,影響足部受力分布。
- 肌肉肌腱失衡: 足内在肌(位于足底的小肌肉)無力或攣縮,無法對抗足外在肌(小腿肌肉延伸至足趾的長肌腱)的拉力,導緻足趾屈曲畸形。
- 不合適的鞋履: 長期穿着過小、過窄(尤其是尖頭鞋)或高跟鞋,迫使足趾處于擠壓和彎曲狀态,是重要誘因。
- 創傷: 足趾曾受外傷(如骨折、扭傷)。
- 關節炎: 類風濕關節炎、骨關節炎等可破壞關節結構。
- 遺傳因素: 家族史可能增加患病風險。
- 年齡: 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升高。
四、 診斷與治療原則
- 診斷: 主要依靠臨床體格檢查,觀察足趾形态、活動度及疼痛點。醫生會嘗試被動扳直彎曲的關節以判斷是柔性還是固定性畸形。X光檢查有助于評估關節損傷程度、排除骨折或關節炎,并指導手術方案制定。
- 治療目标: 緩解疼痛、矯正畸形(如可能)、恢複功能、防止複發。
- 非手術治療:
- 更換鞋履: 穿寬頭、深鞋盒、低跟的舒適鞋子,減少擠壓和摩擦。
- 矯形器具: 使用槌狀趾墊、趾套、矽膠保護套或定制矯形鞋墊,保護突出關節、分散壓力、嘗試矯正輕度柔性畸形。
- 物理治療: 進行足趾伸展和強化練習(如毛巾抓握),改善活動度和肌力平衡。
- 藥物: 外用或口服非甾體抗炎藥緩解疼痛和炎症。
- 處理雞眼/胼胝: 定期由專業人員修剪或使用保護墊。
- 手術治療: 適用于疼痛嚴重、畸形固定、非手術治療無效的患者。手術方式多樣,包括肌腱延長或轉移、關節囊松解、關節成形術(切除部分關節)、關節融合術等,旨在矯正畸形、解除疼痛、恢複足趾功能。具體方案需根據畸形嚴重程度、關節活動度及患者需求個性化制定。
五、 預防
- 選擇合腳、支撐性好、鞋頭寬大、鞋跟適中的鞋子。
- 避免長期穿高跟鞋或尖頭鞋。
- 定期進行足部伸展運動,保持足趾靈活性。
- 及時治療足部其他問題(如拇外翻、扁平足)。
權威參考資料:
- 美國骨科醫師學會 (American Academy of Orthopaedic Surgeons - AAOS): 提供槌狀趾的概述、症狀、原因和治療方案。AAOS 槌狀趾介紹
- 梅奧診所 (Mayo Clinic): 詳細描述槌狀趾的症狀、病因、風險因素、診斷、治療與預防。梅奧診所 - 槌狀趾
- 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 (Johns Hopkins Medicine): 解釋槌狀趾的定義、症狀、診斷和治療選項。約翰霍普金斯 - 槌狀趾
- 美國足踝外科協會 (American College of Foot and Ankle Surgeons - ACFAS): 針對患者的教育頁面,涵蓋槌狀趾的基本信息、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ACFAS - 槌狀趾
網絡擴展解釋
槌狀趾(又稱仰趾畸形)是一種足部畸形,主要表現為跖趾關節過伸、近側趾間關節過屈,從側面看呈倒“V”型或“Z”形。以下是詳細解釋:
1.定義與類型
- 軟性槌狀趾:關節仍可活動,早期可通過保守治療幹預。
- 硬性槌狀趾:關節僵硬固定,常伴隨創傷性關節炎,需外科治療。
2.好發部位與人群
- 多見于第二趾,女性發病率較高,與長期穿高跟鞋、窄頭鞋等不良穿鞋習慣相關,也可能繼發于拇外翻。
3.症狀表現
- 疼痛與紅腫:因鞋面摩擦導緻關節處皮膚紅腫、疼痛。
- 雞眼形成:長期壓迫使關節畸形處出現硬雞眼或軟雞眼。
- 活動受限:嚴重時關節僵硬,被動活動可引發疼痛。
4.病因機制
- 生物力學失衡:足部肌腱(伸肌與屈肌)力量失衡是主要誘因。
- 外部因素:鞋頭過窄、鞋跟過高導緻足趾擠壓,長期壓力引發關節攣縮。
5.治療方式
- 非手術治療:包括更換寬松鞋子、使用矯形器或襯墊緩解壓力。
- 手術治療:針對硬性畸形,需通過關節融合或截骨術矯正。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治療方案或預防措施,可參考權威醫學手冊(如MSD診療手冊)或咨詢專科醫生。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白屈菜班車鮑辛氏固定液别茲列德卡氏菌苗吡喃葡糖苷操作控制開關槌狀腳趾當量電導電導體地表水公開開庭期焊銅核對保護猴瘧堅位置結核菌素沉澱口腔聽診器露天的偏側無睾者任務終止散列符號表商代數栅壓電源水輪機太瑣碎的碳氫分析計特征檢查微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