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actinide; actinide elements; actinoid
锕系元素(Actinide Series)是指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數從89(锕,Actinium)到103(铹,Lawrencium)的15種放射性金屬元素的總稱。它們在化學性質上表現出顯著的相似性,主要歸因于其電子逐漸填充5f軌道。
命名與範圍
該系列以首個元素锕(Ac)命名,包含锕(Ac)、钍(Th)、镤(Pa)、鈾(U)、镎(Np)、钚(Pu)、镅(Am)、锔(Cm)、锫(Bk)、锎(Cf)、锿(Es)、镄(Fm)、钔(Md)、锘(No)、铹(Lr)。所有成員均為放射性元素,且後12種為人工合成元素。
電子構型與化學性質
锕系元素的價電子構型為 ( 5f^{0-14}6d^{0-2}7s ),其+3氧化态最為穩定(钍、镤、鈾、镎、钚除外)。它們易形成配位化合物,尤其在溶液中與鹵素、氧等形成複雜離子,化學行為與镧系元素類似但更複雜。
放射性與應用
鈾(U)和钍(Th)是自然界中存量相對較多的锕系元素,為核能發電的主要燃料。钚(Pu)用于核武器與太空探測器電源,而锎(Cf)的中子源在醫療與工業檢測中具不可替代性。
中文名稱 | 英文名稱 | 元素符號 |
---|---|---|
锕 | Actinium | Ac |
钍 | Thorium | Th |
鈾 | Uranium | U |
钚 | Plutonium | Pu |
铹 | Lawrencium | Lr |
注:本解釋綜合了化學命名标準、核科學文獻及權威教材定義,确保術語與概念的準确性。
锕系元素是化學元素周期表中一類重要的放射性金屬元素,其詳細解釋如下:
锕系元素(符號An)屬于周期表ⅢB族,包含原子序數從89(锕,Ac)到103(铹,Lr)的15種元素。具體包括:锕(Ac)、钍(Th)、镤(Pa)、鈾(U)、镎(Np)、钚(Pu)、镅(Am)、锔(Cm)、锫(Bk)、锎(Cf)、锿(Es)、镄(Fm)、钔(Md)、锘(No)、铹(Lr)。其中,鈾(U)之後的元素(93號镎至103號铹)被稱為“超鈾元素”,除前4種(Ac、Th、Pa、U)天然存在外,其餘均為人工合成。
天然存在的锕系元素僅锕、钍、镤、鈾四種,主要分布于地殼礦物中(如鈾礦石)。其餘元素通過核反應堆或粒子加速器人工合成,例如钚(Pu)是核燃料的重要成分。
锕系元素在核能開發、放射性醫療及基礎科學研究中具有關鍵作用。例如,鈾和钚是核反應堆與核武器的燃料,而某些同位素(如锎-252)可用于中子源技術。
如需進一步了解各元素的具體性質或合成方法,可參考權威化學數據庫或文獻。
側步的單鞭毛菌動覺記憶耳颞的非注冊的氟鉻黃腐蝕控制鋼絲索滑輪共沸共聚物化學計算漸近下界津貼表據報導可撤銷的冷化劑零電位論語内側髓闆拍頻普通許可證協議散熱器疏水閥三烯甲雌醇核試探性試驗雙側像相同數據采集設備素數生成程式提起精神筒體完全颠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