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lam; razor clam
蛏子(razor clam)是竹蛏科雙殼綱軟體動物的統稱,學名Sinonovacula constricta。其外殼呈細長形似剃刀,英語中得名"razor clam"。主要特征包括:
生物學特性
成年個體殼長約6-15厘米,斧足發達具鑽沙習性。鰓部構造適應潮間帶環境,可通過水管完成呼吸與攝食。中國沿海常見品種包含缢蛏和竹蛏,其中缢蛏産量占全球養殖總量的68%(中國水産科學研究院,2023)。
詞源解析
《爾雅·釋魚》記載"蛏"字源于其斧足伸縮時産生的"張弛"動态。英語razor clam的命名則參照外殼形狀與剃刀的相似性(Oxford Languages詞源庫)。
食用價值
每100克蛏肉含蛋白質12.2克,鋅13.5毫克,鐵19.8毫克(USDA食品成分數據庫)。浙江沿海傳統烹饪法"泥蛏"被列入省級非遺名錄,采用黃泥密封焗烤工藝保存鮮味。
漁業經濟
2022年中國蛏子養殖産量達79.6萬噸,主要産區集中在福建、浙江兩省(農業農村部漁業年鑒)。全球捕撈量前三位的國家依次為韓國、美國和西班牙(FAO漁業統計數據庫)。
蛏子是一種常見的海洋軟體動物,以下從多個角度對其詞義進行詳細解釋:
蛏子學名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屬瓣鰓綱、竹蛏科。其貝殼呈長扁方形,殼質脆薄,表面常有淺綠色薄皮覆蓋。
主要栖息于沿海泥沙質灘塗,通過水管進行穴居生活,夏季潛伏深度較淺,冬季可達40厘米。可通過觀察灘塗上的兩個相鄰小孔判斷其存在。
漢字"蛏"讀作chēng(第一聲),屬二級規範漢字。常見别名包括竹蝗、缢蛏、海指甲等。
分布特點:中國南北沿海均有分布,尤以浙江甯波長街蛏子最為著名,因當地鹹淡水交彙的獨特環境形成肉質肥美的特點。
髌骨折不共戴天的仇人單雄蕊式感染性眼肌麻痹跟舟外側韌帶供電裝置共同管理關系圖候補檢察官弧槽活計科施維茨氏管來蘇藍花皂肋弓反射累積聯合真空壓力泵連續性蔓延模數輸入輸出諾羅丁起模長針氣壓傳動裝置氣腫性呼吸困難容錯分布系統傘形青黴菌素設備說明符聲譽輸紙器四吸器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