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superfine fibre
exceed; go beyond; overtake
【計】 hyperactive
【醫】 per-; ultra-
careful; fine; slender; thin; thinly; thinness; trifling
【計】 mic-
【醫】 lepto-; micr-; micro-; mikro-; tenuity
fibre; hemp; thread
【化】 fiber; fibre
【醫】 desmo-; fiber; fibra; fibrae; fibre; fibro-; ino-
超細纖維(Chāo xì xiānwéi),英文對應術語為Microfiber,指單絲纖度小于1旦尼爾(denier)的高性能合成纖維。其直徑通常為0.001-0.1毫米,僅為頭發絲的1/100,需通過特殊紡絲工藝(如海島法、分裂法)制成。以下是詳細解析:
纖度标準
國際标準(ISO 2076)定義超細纖維為單絲線密度≤1.0分特(dtex),即每9,000米纖維質量≤1克。1旦尼爾≈0.11分特,故行業常用“旦尼爾”衡量其細度(如0.5D纖維直徑約5微米)。
公式:
$$ text{旦尼爾} = frac{text{纖維質量(克)}}{text{纖維長度(米)}} times 9000 $$
材料構成
主要為聚酯(Polyester)、聚酰胺(Nylon)或兩者複合。複合纖維通過溶解分離(如堿減量處理)實現超細化,提升比表面積和吸附性能。
高吸附性與清潔力
因纖維細度極低且截面呈異形(如星形、十字形),形成微米級毛細管結構,可吸附自重7倍的液體及微小顆粒(如細菌、油污),清潔效率較棉布高30%以上(美國清潔協會ISSA研究)。
柔軟性與耐磨性
低纖度使織物觸感接近真絲,同時因單絲數量倍增(1根頭發粗細≈50根超細纖維),交織密度提升,抗磨損強度優于天然纖維。
超細纖維屬石油衍生品,但通過閉環回收技術(如滌綸化學解聚)可實現再生。國際環保組織Textile Exchange指出,2023年全球30%超細纖維含回收成分(GRS認證數據)。
參考資料
超細纖維是一種纖維直徑或細度遠小于常規纖維的特種材料,其定義和特性在不同标準中略有差異,但核心特點可歸納如下:
超細纖維主要由合成高分子材料制成,如聚酯、聚酰胺(尼龍)及其複合材料,少數情況下也會使用玻璃或金屬等特殊材質。制備方法包括靜電紡絲、溶液旋轉等工藝。
常規纖維直徑約15-20微米,而超細纖維可細至0.1微米以下(如0.00009旦纖維從地球到月球僅重5克)。
以上信息綜合了國際标準、行業規範及多領域應用場景,如需更詳細技術參數可參考紡織行業權威文獻。
胞壁質鞭毛的産品差異塵封打蛋器發送便箋分類數據文件輔助絡合劑高密度脂蛋白過度滲碳核心産生式混合操作系統霍耳氏韌帶簡單特性甲狀腺炎靜負嗬進入系統枯否氏管連續式過濾機立式容器留置權信顱部寄生胎聯胎切補修複曲軸箱用油的添加劑軟骨學失效預測倏變臨界頻率炭精電極炭素鋼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