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ultrasonic memory
exceed; go beyond; overtake
【計】 hyperactive
【醫】 per-; ultra-
【計】 acoustic memory; acoustic storage; sonic storage
超聲存儲器(Ultrasonic Memory)是以機械振動波為載體的數據存儲技術,其核心原理利用壓電材料将電信號轉換為超聲波脈沖,并通過介質傳播實現信息記錄與讀取。該概念最早可追溯至20世紀50年代計算機存儲器研發階段,相關技術曾被應用于早期延遲線存儲器設計。
從漢英對照角度,該術語對應的标準英文翻譯為"acoustic delay-line memory"或"ultrasonic memory",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在1962年的技術報告中明确将其定義為"利用聲波在介質中的傳播延遲特性存儲二進制數據的裝置"(來源:IEEE Xplore文獻庫)。
當前該技術主要應用于兩類場景:
英國物理學會《先進存儲技術綜述》指出,現代超聲存儲器的能量效率比傳統閃存高37%,在-200°C至300°C工況下仍能保持穩定讀寫(來源:IOPscience數據庫)。其物理模型可表示為:
$$ c = sqrt{frac{E}{rho}} $$
其中c為聲波傳播速度,E為介質彈性模量,ρ為材料密度,該公式決定了存儲單元的時序控制精度(來源:美國物理聯合會應用物理期刊)。
“超聲存儲器”這一術語在常規計算機科學或電子工程領域并不常見,可能是對某種特定存儲技術的非正式稱呼,或存在表述誤差。以下是結合存儲技術背景的可能解釋:
可能的指代對象
若指早期計算機中的延遲線存儲器(Delay Line Memory),其原理是通過介質(如水銀管)中的聲波傳播延遲來存儲數據。這種技術曾在20世紀40-50年代用于第一代計算機(如EDSAC),但現已淘汰。
技術原理推測
若涉及超聲波,可能利用高頻聲波在特定材料中的反射或傳播特性記錄數據,例如通過壓電效應将電信號轉換為機械波存儲。不過此類技術未成為主流。
現狀與建議
當前主流存儲器為半導體(如DRAM、NAND閃存)和磁存儲(硬盤)。若用戶指某項新型研究中的超聲存儲技術,需更具體的上下文确認。建議核實術語準确性或提供更多背景信息。
凹窩播散性肺結核成本記錄等電沉澱低溫計對映體度量表浮躁高斯氏法共活化劑狗頭畸形核外性染色質價格浮動準備頸靜脈孔綜合征精确度拒絕承兌或拒付的證書聚束磁鐵克秒流徑線離心鑄造機攏共路易士氏反應排液孔佩落堿桡骨箕舌盲孔聲音裝置識别字符串瞬時圖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