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delivery lag
deliver; impress; pass; transfer; transmit
【計】 route; XFER
【化】 transfer; transmission
【醫】 transmission
【電】 time delay
在電子工程與通信領域,"傳遞時延"對應的英文術語為"Transmission Delay",指數據包從發送端開始傳輸到完全進入通信信道所需的時間。這一概念包含兩個核心要素:
傳輸時間計算
傳遞時延的計算公式為: $$ text{Transmission Delay} = frac{L}{R} $$ 其中$L$表示數據包長度(單位:比特),$R$表示信道帶寬(單位:bps)。該公式源自計算機網絡基礎理論,被廣泛應用于網絡性能分析。
與傳播時延的區分
需注意其與"Propagation Delay"(信號在物理介質中的傳播時間)的本質差異。根據IEEE通信标準定義,傳遞時延屬于節點處理時間範疇,而傳播時延取決于介質材料與傳輸距離。
在衛星通信系統中,傳遞時延會顯著影響TCP協議的重傳機制設計,這一關聯性在RFC 2760網絡協議規範中有詳細論述。實際工程中,降低傳遞時延常采用數據分片與帶寬擴容相結合的策略。
關于“傳遞時延”的詳細解釋如下(注:更準确的術語應為傳輸時延和傳播時延,兩者常被混淆):
定義:數據從發送端開始傳輸到全部數據發送到鍊路上所需的時間,與數據大小和鍊路帶寬有關。
公式:
$$
text{傳輸時延} = frac{text{數據幀長度(比特)}}{text{信道帶寬(比特/秒)}}
$$
示例:發送一個1MB的文件,若帶寬為100Mbps,則傳輸時延為 $frac{8 times 10}{10} = 0.08$ 秒。
關鍵點:
定義:信號在物理介質中從發送端傳播到接收端所需的時間,與傳輸距離和介質中的信號傳播速度相關。
公式:
$$
text{傳播時延} = frac{text{信道長度(米)}}{text{信號傳播速率(米/秒)}}
$$
示例:信號在光纖中傳輸1000公裡,傳播速度約為$2 times 10$ m/s,則傳播時延為 $frac{10}{2 times 10} = 0.005$ 秒。
關鍵點:
對比項 | 傳輸時延 | 傳播時延 |
---|---|---|
決定因素 | 數據大小、帶寬 | 距離、介質傳播速度 |
發生位置 | 發送端内部 | 鍊路物理介質中 |
類比 | 收費站處理車隊的時間 | 車隊在公路行駛的時間 |
注:若用戶的問題實際涉及網絡總時延,總時延為上述四類時延之和。如需進一步擴展,可參考高權威性來源(如、9、10)。
巴斯德鹽溶液不折射的承銷品分類帳遲語症初經地衣飛行家分布式輸入輸出系統紅乳杆菌互感應琥珀磺胺噻唑甲┦頸動脈鼓上神經脊椎根炎雷達折象度輪廓描繪控制毛利測驗法幂群耐受性欠疊搶掠潤飾失傳施工方法數位發射元件四鹵化碳甜菜粕外僑豁免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