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棒狀杆菌科英文解釋翻譯、棒狀杆菌科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Corynebacteriaceae

分詞翻譯:

棒的英語翻譯:

bar; mallet; stick; wand; good
【化】 bar; rod

狀的英語翻譯:

account; certificate; condition; shape; state; written complaint
【醫】 appearance

杆菌科的英語翻譯:

【醫】 Baeteriaceae

專業解析

棒狀杆菌科(Corynebacteriaceae)是細菌分類學中的一個科,屬于放線菌門(Actinomycetota)、放線菌綱(Actinomycetia)、放線菌目(Actinomycetales)。該科細菌的主要特征包括:

  1. 形态特征:

    成員通常為革蘭氏陽性杆菌,菌體形态常呈棒狀(這也是其名稱的由來)、V字形或栅欄狀排列。細胞可能含有異染顆粒(metachromatic granules)。

  2. 生理生化特征:

    多為需氧或兼性厭氧菌。不形成芽孢。許多種類是過氧化氫酶陽性。代謝方式多樣,包括發酵和呼吸代謝。

  3. 代表屬與重要菌種:

    • 棒狀杆菌屬(Corynebacterium):是該科的模式屬,也是最重要和最常見的屬。包含多種環境菌、動物和人類共生菌以及緻病菌。
      • 重要種:
        • 白喉棒狀杆菌(Corynebacterium diphtheriae):引起人類白喉病的病原體,曆史上曾是一種嚴重的傳染病。
        • 假白喉棒狀杆菌(Corynebacterium pseudodiphtheriticum):通常存在于人類呼吸道,多為非緻病或條件緻病。
        • 傑氏棒狀杆菌(Corynebacterium jeikeium):醫院環境中常見的多重耐藥菌,可引起免疫力低下患者的感染。
        • 潰瘍棒狀杆菌(Corynebacterium ulcerans):可引起類似白喉的疾病或皮膚感染,有時與動物接觸有關。
    • 其他屬:該科還包括一些其他屬,如 Turicella 等,但棒狀杆菌屬是絕對優勢屬。
  4. 生态與緻病性:

    棒狀杆菌科的細菌廣泛存在于環境中(土壤、水)、動植物體表及體内。在人類中,許多種是皮膚、上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等部位的正常菌群成員(共生菌)。然而,一些種類是重要的機會緻病菌或專性緻病菌(如白喉棒狀杆菌),可在特定條件下(如免疫力低下、皮膚黏膜破損)引起局部或全身感染,包括皮膚軟組織感染、呼吸道感染、心内膜炎、菌血症等。

來源參考:

網絡擴展解釋

棒狀杆菌科(Corynebacteriaceae)是細菌分類學中的一個科,屬于放線菌目(Actinomycetales)。以下是其核心特征的詳細解釋:

  1. 分類地位與基本特征
    棒狀杆菌科成員為革蘭氏陽性杆菌,菌體形态呈棒狀膨大,排列不規則(如栅欄狀或V形),染色後可見異染顆粒。其DNA的G+C含量為52-68%,胞壁多糖以阿拉伯糖和半乳糖為主。該科與分枝杆菌屬、奴卡氏菌屬等存在交叉抗原反應,分類學上與放線菌屬關系密切。

  2. 典型菌屬與代表菌種

    • 棒狀杆菌屬(Corynebacterium):是該科的主要屬,包含白喉棒狀杆菌(緻病性強,引起白喉,現罕見)、假白喉棒狀杆菌、痤瘡棒狀杆菌等。
    • 其他菌種:如Corynebacterium matruchotii,為兼性厭氧菌,常見于口腔環境。
  3. 生物學特性

    • 代謝:需氧或兼性厭氧,營養要求較高,普通培養基上生長可能形态不典型。
    • 抵抗力:對幹燥、寒冷抵抗力較強,但對熱和常用消毒劑敏感。
  4. 緻病性與臨床意義
    多數為條件緻病菌,寄生于人體鼻腔、咽喉、皮膚等部位,通常不緻病。例外如白喉棒狀杆菌通過産生外毒素導緻呼吸道假膜形成,而痤瘡棒狀杆菌可能與皮脂腺炎症相關。

  5. 檢測與鑒别
    白喉棒狀杆菌在含亞碲酸鉀的培養基上菌落呈黑色,可通過生化反應分型(重型、輕型、中間型)。非緻病性類白喉杆菌需通過毒力試驗鑒别。

棒狀杆菌科以形态和代謝特征為分類依據,包含緻病菌和共生菌,臨床需結合培養特性與毒力檢測區分病原性菌種。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标準界面産生寒冷的超真空容器呈現層車盤槌狀ы燈芯讀議案發光光源放射鏡福-佩二氏法矽檢波器荒唐事活動性谵妄井網理發的理貨單據淋巴組織增生藜屬螺紋滾床綿馬根酸面向網絡的計算機系統品位次序表氫叢毛杆菌屬情感性經閉十二指腸系膜的輸電塗層燈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