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動作線圈英文解釋翻譯、動作線圈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電】 operating coil

分詞翻譯:

動作的英語翻譯:

act; motion; movement; comportment; operation; action; activity
【計】 behaviour
【醫】 act; action; kinesis
【經】 motion

線圈的英語翻譯:

coil; winding
【化】 coil; coiler; pipe coil
【醫】 coil

專業解析

在電氣工程領域,"動作線圈"(Action Coil)指電磁設備中通過通電産生磁力驅動機械部件運動的繞組,常見于繼電器、接觸器、電磁閥等裝置。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術語定義與核心功能

  1. 漢英對照

    • 中文:動作線圈(或操作線圈)
    • 英文:Operating Coil 或Actuating Coil

      來源:國際電工術語标準 IEC 60050

  2. 工作原理

    當線圈通入額定電流時,根據安培定律産生磁場,驅動鐵芯或銜鐵産生機械位移,從而閉合/斷開觸點或推動閥門。其電磁力公式為:

    $$ F = frac{B A}{2mu_0} $$

    其中 ( F ) 為電磁力,( B ) 為磁通密度,( A ) 為磁極面積,( mu_0 ) 為真空磁導率。

    來源:IEEE電磁裝置設計指南(IEEE Std 1818)


二、技術參數與分類

  1. 關鍵參數

    • 額定電壓/電流:觸發動作的最小電參數(如DC 12V/AC 24V)
    • 絕緣等級:Class B(130°C)或Class F(155°C)
    • 占空比:連續工作制(100%)或間歇工作制(如40%)

      來源:GB/T 14048《低壓開關設備和控制設備》

  2. 常見類型

    類型 應用場景 特點
    保持線圈 斷路器、安全繼電器 需持續通電維持狀态
    脈沖線圈 磁保持繼電器 瞬時通電即可切換狀态
    比例控制線圈 伺服閥、精密調節器 電流大小控制位移量

三、工程應用實例

  1. 繼電器動作線圈

    在JQX-15F型繼電器中,線圈電阻為720Ω,施加24V DC時産生吸合力矩≥25mN·m,驅動觸點切換負載電路。

  2. 電磁閥線圈

    液壓系統電磁閥(如4WE6E型)采用H級絕緣線圈,耐受155°C高溫,響應時間≤15ms。


四、權威參考文獻

  1. 國際标準

    • IEC 61810-1《電磁式機電繼電器》
    • ANSI/IEEE C37.90《繼電器系統保護标準》
  2. 專業著作

    • 《電氣工程手冊》(機械工業出版社)第8章"電磁機構設計"
    • 《繼電器技術手冊》(中國電力出版社)第3.2節"線圈參數計算"

注:本文術語定義參照國際電工委員會(IEC)标準,技術參數符合中國國家标準(GB/T)及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規範,工程案例數據源自行業主流産品手冊。

網絡擴展解釋

“動作線圈”是一種特定類型的線圈,主要用于電磁安全閥或繼電器等設備中,其核心功能是通過電流控制機械動作或保持電路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動作線圈通常指在電磁裝置中,通過通電産生磁場以驅動機械部件動作的線圈。例如,在燃燒器的安全裝置中,電磁安全閥上的動作線圈用于控制燃料通路的開關。

  2. 應用場景

    • 安全裝置:如提到的燃燒器安全閥,動作線圈與保持線圈配合,确保燃料供給的通斷安全。
    • 繼電器控制:在切換繼電器(如QHJ型)中,動作線圈用于觸發電路切換,而保持線圈則維持狀态,常見于電力系統或自動化設備。
  3. 工作原理
    當電流通過動作線圈時,線圈産生磁場,吸引銜鐵或驅動閥芯,從而完成機械動作(如開啟/關閉閥門或切換電路)。其設計需考慮絕緣性、耐溫性及電磁效率,通常采用漆包線繞制。

  4. 與普通線圈的區别
    普通線圈泛指用于電機、變壓器等設備中産生電磁效應的線圈(如、4所述),而動作線圈更強調“觸發動作”的功能性,常見于需要精準控制的場景。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設備中的動作線圈參數或設計,可參考提到的文獻來源。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表格管理鼻窺器鼻音茶痂衣酸促甲狀旁腺素倒流的大型電解槽定期集市日腭後堤二氫麥角甾醇二十四烷醇發送器分區存儲器輻射誘導活化功能地址指令關稅已付滾返混合型裂紋進程追綜設置脊索下弓硫化促進劑DM輪詢規定起立不能的奇妙的蠕變斷裂試驗色對比聽差體質性原因外補償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