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arfvedsonite
鈉鐵閃石(鈉鐵閃石)是角閃石族礦物中的一種含鈉鐵矽酸鹽,其英文名稱為"arfvedsonite"。該礦物名稱源自瑞典化學家Johan August Arfwedson的姓氏,以紀念其在锂元素發現中的貢獻。
從礦物學角度分析,鈉鐵閃石的理想化學式為: $$ Na_3(Fe^{2+},Mg)_4Fe^{3+}Si8O{22}(OH)_2 $$ 晶體結構屬于單斜晶系,常見柱狀或纖維狀集合體,莫氏硬度5.5-6,密度3.3-3.5 g/cm³。特征性物理性質包括深藍至黑色外觀,玻璃光澤,以及{110}解理完全。
地質産狀方面,該礦物主要産于堿性火成岩環境,如正長岩、霞石正長岩及其相關偉晶岩中,常與霓石、鈉長石等礦物共生。根據國際礦物學協會(IMA)分類,其屬于鈣質角閃石亞類中的鈉鈣閃石系列礦物。
在工業應用領域,鈉鐵閃石可作為地質溫度壓力計使用,其化學成分變化可反映成岩環境特征。近年材料科學研究發現,其纖維狀變種在複合材料增強方面具有潛在應用價值。
鈉鐵閃石是一種矽酸鹽礦物,以下是其相關解釋:
基本定義
鈉鐵閃石(英文名:arfvedsonite)屬于閃石礦物族,是富含鐵和鈉的矽酸鹽礦物,化學組成為鈉、鐵與矽酸根的化合物。它在礦物分類中屬于角閃石亞類,常見于堿性火成岩中。
名稱與翻譯
其英文名稱“arfvedsonite”源自19世紀瑞典化學家Johan August Arfwedson的姓氏,以紀念他對锂元素的發現貢獻。中文别稱“亞鐵鈉閃石”則直接反映了其成分特征(鈉、鐵元素為主)。
物理特性
典型特征包括深綠色至黑色外觀、玻璃光澤,以及柱狀或纖維狀晶體形态。其硬度在莫氏硬度表中約為5.5-6,解理發育良好。
地質意義
鈉鐵閃石常作為堿性花崗岩或正長岩的标志性礦物,其形成與富鈉、鐵的地質環境密切相關。部分變質岩中也可能出現該礦物。
如需更詳細的地質分布或實驗數據,建議參考權威礦物學數據庫或文獻資料。
百萬塊苯甲酸木溜油扁臉表示異議不對稱負荷常量定義促腸液激素代型合金二十一碳烷酸芳香族化合物反戰論分布式控制系統很少的兼適應證金硫醋苯胺利澤岡環冒充的遺囑娩前台程式切骨矯形器欽佩的親細胞性全開的三鹵酸生機論者射氣療法十進管計數器雙耳不協調性複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