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 abrasive soap
【化】 abrasion
black; soap
【化】 soap
【醫】 sapo; soap
磨蝕皂(mó shí zào)在漢英詞典中通常指一種含有研磨顆粒的清潔皂,主要用于去除物體表面的頑固污漬、氧化物或輕微鏽蝕,同時兼具清潔與物理打磨的雙重功能。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基礎定義
磨蝕皂是添加了研磨劑(abrasives) 的固體清潔劑,通過機械摩擦作用增強去污效果。主要成分包括皂基(脂肪酸鹽)、研磨顆粒(如矽砂、浮石粉)及表面活性劑。據《英漢化學化工詞彙》記載,其英文對應術語為"abrasive soap" 或"scouring soap",強調物理磨削(abrasion)與化學清潔的結合。
研磨劑特性
研磨顆粒的莫氏硬度通常在2-5之間(如碳酸鈣硬度3、矽砂硬度7),确保有效清除污漬且不損傷金屬等硬質表面。據《表面清潔技術手冊》研究,顆粒粒徑控制在50-200微米可平衡清潔力與表面光潔度。
典型用途
作用機制
化學清潔(皂基水解油脂)與物理磨蝕(顆粒機械摩擦)協同作用,符合《摩擦學原理》中"協同磨損"模型。公式表示為:
$$ text{總清潔效率} = kc cdot C{text{皂}} + ka cdot A{text{磨}} $$
其中 $kc$ 為化學系數,$C{text{皂}}$ 為皂基濃度,$ka$ 為磨蝕系數,$A{text{磨}}$ 為研磨劑強度。
中國輕工行業标準QB/T 2485《工業用磨蝕皂》 規定其pH值需為8-10,研磨顆粒含量≤15%,避免過度腐蝕表面(來源:國家輕工業标準目錄)。
歐盟REACH法規限制使用粒徑<50μm的塑料研磨顆粒,防止微塑料污染(來源:歐盟化學品管理局ECHA數據庫)。
注:在金屬加工領域,磨蝕皂常與"抛光皂(polishing soap)"區分——後者含更細的研磨顆粒(通常<10μm),用于表面精抛而非除垢。
“磨蝕皂”并非标準詞彙,需拆解為“磨蝕”和“皂”分别解釋,再結合語境推測其含義:
磨蝕(mó shí)
皂(zào)
“磨蝕皂”可能指以下兩種含義:
若指具體産品,需結合上下文确認;若為比喻,建議替換更通用的表達(如“消磨”)。如需專業定義,可查閱化工或材料學資料。
步後塵床浴氚化氘德摩根多量子躍遷非法協定海綿核苷豪-若二氏體核種腱斷裂節點語句基區字抗流圈凸緣拉埃奈克氏窒息性卡他老化林德曼氏試驗硫代亞錫酸氯醛酰亞氨木醋杆菌素木芙蓉取消命令三伸乙蜜氨山貓的鼠标指針睡覺時間薯蓣屬植物藤條圖搜索圖形實用程式烷基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