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ane; splint
藤條(téngtiáo)在漢英詞典中通常譯為“rattan”或“cane”,指某些藤本植物(如棕榈科省藤屬)的柔韌莖幹。這類植物莖部細長、纖維強韌,經加工後可制成家具、工藝品或傳統教學用具。從植物學角度,藤條屬于單子葉植物的攀緣莖,具有分節結構和表皮保護層,其纖維密度與抗拉強度使其適合編織。
在文化語境中,藤條在中國及東南亞地區兼具實用與象征意義。例如,明代《本草綱目》記載藤條可用于藥材炮制,而清代《廣東新語》描述其作為漁具材料的工藝。現代英語文獻中,“rattan”常關聯可持續林業經濟,聯合國糧農組織報告指出東南亞藤條貿易占全球市場75%以上。
權威定義可參考《現代漢英綜合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03),其标注藤條為“pliable stem of rattan used for weaving”,并注明拉丁學名Calamus rotang。英國皇家植物園(Kew Gardens)數據庫進一步分類藤條植物涉及4科17屬,強調其生态適應性。
關于“藤條”的詳細解釋如下:
基本定義
藤條指藤本植物的堅硬莖條,主要取自白藤、紫藤等植物。其特點是質地堅韌、彈性極佳,表面光滑且耐用,常用于編織或制作工具。
物理特性與産地
藤條外皮色澤光潤,身條極長,主要産自中國雲南騰沖及與緬甸接壤的原始森林地區。這種天然材料因兼具柔韌性和強度,成為傳統手工藝的重要原料。
實用用途
•編織與制作:用于編織藤椅、藤箱、繩索等日常用品,因耐用性高而廣受歡迎。
•工具與手杖:其堅硬部分可加工成手杖或支撐物。
文化與社會角色
藤條常被用作傳統教育中的懲戒工具,家長或師長通過揮動藤條以示訓斥或懲罰,如“闖禍的孩子看見藤條便噤若寒蟬”。這一用法延伸出成語“藤條”,比喻嚴厲的批評或責罰。
語言延伸
在漢語語境中,“藤條”不僅指具體物品,還帶有權威規訓的象征意義,常用于描述對違規行為的約束手段。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