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extract of male fern; extractum felicis
綿馬浸膏(Mián Mǎ Jìn Gāo)是一種傳統中藥提取物,其漢英詞典釋義及專業解釋如下:
綿馬浸膏是從鱗毛蕨科植物粗莖鱗毛蕨(Dryopteris crassirhizoma)的幹燥根莖及葉柄基部中提取的濃縮浸膏。其英文對應名稱為Male Fern Extract 或Aspidium Extract,拉丁學名源自同屬近緣種Dryopteris filix-mas(歐洲綿馬),兩者活性成分相似 。
性狀:深綠色至棕綠色粘稠膏體,具特殊氣味,味苦而澀 。
驅蟲活性
主要活性成分為綿馬酸(Filmarone,複合樹脂類物質),能麻痹縧蟲蟲體,使其脫離腸壁排出體外。傳統用于治療縧蟲病(如牛肉縧蟲、豬肉縧蟲)及腸道蠕蟲感染 。
注意:因治療窗窄(有效劑量接近中毒劑量),現代臨床已較少使用,由更安全的合成驅蟲藥替代。
外用應用
少量添加于外用制劑中,利用其收斂特性輔助治療濕疹、創傷滲出等症 。
記載綿馬浸膏制備标準及驅蟲機制,強調需嚴格控量以避免肝腎毒性 。
規範 Dryopteris filix-mas 提取物的質量檢測方法(如綿馬酸含量測定)。
收錄相關質量控制參數,确保提取物批次一緻性 。
綿馬浸膏(Extractum Filicis)是一種從中藥植物歐洲鱗毛蕨(學名:Dryopteris filix-mas Schott)中提取的液體浸膏,屬于傳統藥用制劑。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來源與成分
綿馬浸膏的原料為鱗毛蕨科植物歐洲鱗毛蕨的根莖,主要活性成分包括綿馬酸(filicic acid)、黃綿馬酸(flavaspidic acid)等萜類化合物。這些成分具有驅蟲作用,尤其對縧蟲等腸道寄生蟲有效。
傳統用途
曆史上曾用于驅蟲治療,通過麻痹寄生蟲使其脫離腸道壁。但因毒性較強,現代臨床已較少使用,逐漸被更安全的藥物替代。
注意事項
相關術語
若需進一步了解其制備工藝或現代研究,建議查閱權威藥學資料或臨床指南。
疤點胞苷酸擦膠機打孔鑿低沸化合物短文二十三碳烷二酸輔助記錄管中心距紅光直接耐光藍磺胺嘧啶鈉鑒定人的鑒定角撐闆結節性甲狀腺腫積分齒輪可調整趾片列格式離心加速度氯甲氧吖胺認定商行信用的調查舌骨胸骨的生物氧化作用生長分化舌咽神經痛雙套牙的搜集太瑣碎的探向器丸劑塊滾研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