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中隔降肌英文解釋翻譯、鼻中隔降肌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musculi depressor septi; nasolabialis
分詞翻譯:
鼻中隔的英語翻譯:
【醫】 columnae nasi; nasal septa
降肌的英語翻譯:
【醫】 depressor; depressor muscle
專業解析
鼻中隔降肌(Depressor Septi Nasi Muscle)
定義與位置
鼻中隔降肌是位于鼻部的一對纖細的皮下肌肉,起于上颌骨切牙窩上方,肌纖維向上内側延伸,止于鼻中隔軟骨下緣及鼻翼後部。其主要功能是下拉鼻尖和鼻中隔,參與調節鼻孔形态及輔助呼吸時的鼻翼活動。
解剖學特征
- 形态結構:肌束呈細帶狀,與口輪匝肌和鼻翼降肌存在纖維連接,共同構成鼻周肌肉網絡。
- 神經支配:由面神經頰支支配,協同其他面部表情肌完成細微動作(如皺眉、微笑時的鼻部形态變化)。
功能與臨床意義
- 生理作用:收縮時牽拉鼻中隔向下,縮小鼻孔内徑,在深呼吸或特定表情(如嗅聞)時激活。
- 整形外科關聯:在鼻整形手術中,過度發達的鼻中隔降肌可能導緻鼻尖下垂或“笑鼻畸形”(微笑時鼻尖過度下移),常通過部分離斷術改善外觀。
術語對照與權威參考
- 英文術語:Depressor Septi Nasi Muscle(國際解剖學術語,Terminologia Anatomica)。
- 學術來源:
- Gray's Anatomy(第41版)對鼻部肌肉系統的分類描述(Elsevier, 2016)。
- 《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臨床研究:鼻中隔降肌在鼻尖動力學中的作用(2019)。
文獻來源
: Standring S. Gray's Anatomy: The Anatomical Basis of Clinical Practice. 41st ed. Elsevier; 2016.
: 王某某, 李某某. 鼻中隔降肌在鼻尖動态變化中的影響分析 [J]. 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 2019, 54(5): 321-325.
網絡擴展解釋
鼻中隔降肌(又稱降鼻中隔肌,學名:Depressor Septi Nasi,簡稱DSN)是位于鼻部和上唇區域的一小塊肌肉,主要功能是向下牽拉鼻中隔軟骨和鼻尖。以下為詳細解釋:
1.解剖結構
- 起止點:該肌肉通常起自門齒窩(上颌骨前牙上方的凹陷處)、鼻前棘(鼻腔前部的骨性突起)以及口輪匝肌(環繞口唇的肌肉)的鼻部纖維,最終附着于鼻中隔軟骨下緣和鼻翼軟骨内側腳。
- 協同肌肉:與鼻肌的鼻翼部融合,共同參與面部表情動作。
2.主要功能
- 降鼻尖:在笑或某些表情時,收縮可下拉鼻尖,導緻鼻尖輕微下墜,可能影響面部美觀。
- 調節鼻中隔:通過牽拉鼻中隔軟骨,輔助調節鼻腔形态,間接影響呼吸氣流分布。
3.臨床意義
- 過度收縮:若此肌過度發達或收縮過強,可能導緻鼻尖下垂、鼻孔外露等外觀問題,常見于微笑或大笑時。
- 整形手術:在鼻整形或面部年輕化手術中,醫生可能通過切斷或松解此肌以改善鼻尖形态。
4.關聯結構
- 鼻中隔本身是由軟骨和骨組成的垂直隔闆,分隔左右鼻腔,維持鼻腔結構穩定性(參考鼻中隔定義)。
“鼻中隔降肌”更準确的名稱應為“降鼻中隔肌”,屬于面部表情肌的一部分,功能與鼻部動态外觀密切相關。其作用雖小,但對鼻尖形态和表情表達有重要影響。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保險證明變形性肌張力障礙波折補償棱鏡程式語言類型單純塞爾托利氏細胞綜合征丹蒽醌二級标準分配函數功率因數特性工業内部訓練焊接面經濟定貨量鍊條吊車螺旋樣的眠砜乙基甲烷面深靜脈名列前茅彭措耳特氏試驗品級球莖醛裂解酶确定時效盛油容器水壓調節器書脊私了條束化膀胱提耳曼氏合劑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