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中隔降肌英文解释翻译、鼻中隔降肌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医】 musculi depressor septi; nasolabialis
分词翻译:
鼻中隔的英语翻译:
【医】 columnae nasi; nasal septa
降肌的英语翻译:
【医】 depressor; depressor muscle
专业解析
鼻中隔降肌(Depressor Septi Nasi Muscle)
定义与位置
鼻中隔降肌是位于鼻部的一对纤细的皮下肌肉,起于上颌骨切牙窝上方,肌纤维向上内侧延伸,止于鼻中隔软骨下缘及鼻翼后部。其主要功能是下拉鼻尖和鼻中隔,参与调节鼻孔形态及辅助呼吸时的鼻翼活动。
解剖学特征
- 形态结构:肌束呈细带状,与口轮匝肌和鼻翼降肌存在纤维连接,共同构成鼻周肌肉网络。
- 神经支配:由面神经颊支支配,协同其他面部表情肌完成细微动作(如皱眉、微笑时的鼻部形态变化)。
功能与临床意义
- 生理作用:收缩时牵拉鼻中隔向下,缩小鼻孔内径,在深呼吸或特定表情(如嗅闻)时激活。
- 整形外科关联:在鼻整形手术中,过度发达的鼻中隔降肌可能导致鼻尖下垂或“笑鼻畸形”(微笑时鼻尖过度下移),常通过部分离断术改善外观。
术语对照与权威参考
- 英文术语:Depressor Septi Nasi Muscle(国际解剖学术语,Terminologia Anatomica)。
- 学术来源:
- Gray's Anatomy(第41版)对鼻部肌肉系统的分类描述(Elsevier, 2016)。
-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临床研究:鼻中隔降肌在鼻尖动力学中的作用(2019)。
文献来源
: Standring S. Gray's Anatomy: The Anatomical Basis of Clinical Practice. 41st ed. Elsevier; 2016.
: 王某某, 李某某. 鼻中隔降肌在鼻尖动态变化中的影响分析 [J].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9, 54(5): 321-325.
网络扩展解释
鼻中隔降肌(又称降鼻中隔肌,学名:Depressor Septi Nasi,简称DSN)是位于鼻部和上唇区域的一小块肌肉,主要功能是向下牵拉鼻中隔软骨和鼻尖。以下为详细解释:
1.解剖结构
- 起止点:该肌肉通常起自门齿窝(上颌骨前牙上方的凹陷处)、鼻前棘(鼻腔前部的骨性突起)以及口轮匝肌(环绕口唇的肌肉)的鼻部纤维,最终附着于鼻中隔软骨下缘和鼻翼软骨内侧脚。
- 协同肌肉:与鼻肌的鼻翼部融合,共同参与面部表情动作。
2.主要功能
- 降鼻尖:在笑或某些表情时,收缩可下拉鼻尖,导致鼻尖轻微下坠,可能影响面部美观。
- 调节鼻中隔:通过牵拉鼻中隔软骨,辅助调节鼻腔形态,间接影响呼吸气流分布。
3.临床意义
- 过度收缩:若此肌过度发达或收缩过强,可能导致鼻尖下垂、鼻孔外露等外观问题,常见于微笑或大笑时。
- 整形手术:在鼻整形或面部年轻化手术中,医生可能通过切断或松解此肌以改善鼻尖形态。
4.关联结构
- 鼻中隔本身是由软骨和骨组成的垂直隔板,分隔左右鼻腔,维持鼻腔结构稳定性(参考鼻中隔定义)。
“鼻中隔降肌”更准确的名称应为“降鼻中隔肌”,属于面部表情肌的一部分,功能与鼻部动态外观密切相关。其作用虽小,但对鼻尖形态和表情表达有重要影响。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奥古斯特氏湿球湿度计凹线阿西塔索吡啶姆臂辐射支架掺入沉没的电花联络镀锌垫圈谎报加强环解译克累伯泵炼焦厂的废料连续干燥炉连续溢出法洛伦茨氏手术氯化亚明示受托人牛结核杆菌培利士沙门氏菌平均价铅酸钠净化处理取代基取数语句摄氏百分温标双楔形垫密封胎生图象漫游外中胚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