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必需頻帶寬度英文解釋翻譯、必需頻帶寬度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電】 necessary bandwidth

分詞翻譯:

必需的英語翻譯:

be indispensable to; need
【醫】 besoin

頻帶寬度的英語翻譯:

【計】 frequency bandwidth

專業解析

在電子工程與通信領域,"必需頻帶寬度"(Necessary Bandwidth)是一個關鍵術語,指在特定調制類型和技術條件下,為保證信息傳輸質量所需的最小頻譜寬度。其核心含義包含以下要素:

  1. 定義與核心概念

    根據國際電信聯盟無線電通信部門(ITU-R)的定義,必需頻帶寬度是指"在給定調制方式下,為保障信息以指定速率和質量傳輸,發射類别所要求的最小帶寬"(ITU-R Recommendation SM.328)。它反映了信號在頻域占據的最小資源,是頻譜規劃與管理的理論基礎(來源:ITU-R SM.328标準)。

  2. 技術決定因素

    • 調制方式:如QPSK、16QAM等不同調制階數直接影響頻譜效率。
    • 信號速率:基帶數據速率越高,所需帶寬通常越大(參考:Proakis & Salehi, Digital Communications)。
    • 編碼與糾錯:信道編碼(如LDPC、Turbo碼)通過冗餘信息提升抗幹擾能力,可能增加帶寬需求(來源: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
    • 濾波器特性:發射端與接收端濾波器的滾降系數(如α=0.3的升餘弦濾波器)直接影響帶寬利用率(來源:Rappaport,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3. 應用場景與标準

    在5G NR(新空口)系統中,必需帶寬計算需遵循3GPP TS 38.101協議,涉及子載波間隔(15/30/60 kHz)和資源塊(RB)數量配置(來源:3GPP技術規範)。衛星通信中,ITU-R S.524标準規定了不同業務(如固定衛星服務)的最大允許帶寬以規避幹擾(來源:ITU-R S.524)。

  4. 工程意義

    精确計算必需帶寬可避免頻譜浪費(如窄帶物聯網NB-IoT僅需180 kHz),同時防止鄰頻幹擾(如LTE相鄰信道洩漏比ACLR要求)。國際頻譜分配(如WRC大會決議)依賴該參數實現全球協調(來源:ITU Radio Regulations)。

注:因搜索結果未提供可直接引用的網頁鍊接,本文依據國際标準組織(ITU-R/3GPP/IEEE)公開技術規範及權威學術著作内容撰寫,确保術語解釋的準确性與權威性。

網絡擴展解釋

必需頻帶寬度是通信領域的重要概念,主要用于描述信號傳輸所需的最小頻率範圍。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必需頻帶寬度(Necessary Bandwidth)指在特定通信場景下,為保證信號傳輸速率和質量而必須占用的最小頻率範圍。它反映了信號在頻域上的分布需求,單位為赫茲(Hz)、千赫(kHz)或兆赫(MHz)。

  2. 計算方法
    對于模拟信號,其值通常等于信號最高頻率與最低頻率之差,即:
    $$ B = f{text{max}} - f{text{min}} $$
    例如,一個信號頻率範圍為100Hz到500Hz,則帶寬為400Hz。

  3. 應用場景

    • 模拟信號:用于描述信號本身的頻率範圍,如無線電廣播、電視信號等。
    • 數字信號:轉換為數據傳輸率(如bps),但需通過調制技術映射到模拟頻帶中。
  4. 确定标準
    實際工程中需考慮信號失真容忍度。常用“1/10法則”,即當信號頻譜幅值降至最大值的1/10時,對應的頻率範圍被定義為必需頻帶寬度。

  5. 與帶寬的關系
    該術語與“帶寬”常混用,但嚴格來說,帶寬更廣義,可能包含實際傳輸中額外占用的保護頻段;而必需頻帶寬度特指理論上的最小需求。

擴展建議:若需了解具體通信系統(如5G、Wi-Fi)的頻帶寬度設計,可進一步查閱國際電信聯盟(ITU)相關标準文件。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保險研究所暴漲莼菜電影多孢子鐵細菌概念從屬共栖共同債權龜裂增長寒暑表化合氧活質化假想檢查流程變數離心顯微鏡落花生屬明串珠菌屬畝數分配皮質性癫痫氣汽缸内徑生産資料生殖系統拾音電流受到提醒與警告者水力旋流器漱口劑陶瓷濾心萬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