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 coal throughput
coal
【化】 coal
【醫】 anthraco-
【計】 handling capacity; HC; processing capacity
煤處理能力(Coal Processing Capacity)指煤炭生産或加工設施在單位時間内處理原煤的最大量,通常以噸/小時(t/h)或萬噸/年(10⁴ t/a)為單位。該術語涵蓋煤炭洗選、破碎、篩分等環節的處理效率,是評估煤礦、選煤廠或火電廠燃料系統性能的核心指标。在漢英詞典中,其對應英文為"coal processing capacity" 或"coal handling capacity",強調系統對煤炭的物理加工和轉運能力。
設計能力 vs 實際能力
關鍵影響要素
應用場景示例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來源鍊接)
将“處理能力”定義為“在标準工況下,系統單位時間可通過的最大物料量”,強調其與設備選型和工藝設計的直接關聯。
《煤炭工業工程設計規範》(GB 50215-2015)
規定選煤廠處理能力需根據原煤可選性、産品結構等綜合計算,并預留 10–15% 的富餘系數以應對波動。
國際能源署報告(IEA, Coal Information 2023)
指出全球燃煤電廠的平均煤炭處理能力需達到 500–2000 t/h 以保障連續發電需求。
中文術語“處理”在煤炭領域側重物理加工(如洗選、破碎),對應英文"processing";而英文"handling" 更強調轉運與輸送(如皮帶機運煤)。因此,“煤處理能力” 的精準英譯需結合具體場景:
示例:某項目文件描述
“該智能選煤廠設計coal processing capacity 為 1200 t/h,采用重介旋流器分選工藝;其配套鐵路裝車站coal handling capacity 達 5000 t/h。”
“煤處理能力”是一個工程或工業領域術語,通常指設備或系統在單位時間内處理煤炭的效率和規模。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指特定設備(如洗煤機、破碎機)或生産系統在一定時間内能夠加工、篩選或轉化煤炭原料的最大量,通常以噸/小時(t/h)或噸/年(t/a)為單位。例如,某洗煤廠的處理能力為500噸/小時,即每小時可處理500噸原煤。
應用場景
主要用于煤礦開采、煤炭洗選、火力發電等領域,衡量設備或生産線的作業效率。例如,提到判斷題“設備單位時間内加工原料煤的能力叫處理能力”,表明該詞常用于設備性能評估。
相關術語擴展
補充說明
提到煤是古代植物經高溫高壓形成的礦物,其成分(如灰分、硫含量)可能影響處理難度,進而間接關聯處理能力的設計要求。
該詞強調工業化生産中煤炭加工的效率指标,需結合具體設備和工藝參數綜合評估。
表格基址寄存器側基反應程式設計管理人員臭鼻球杆菌打油詩人低級扣押權債券砥石結晶鍍鋅鋼絲額靜脈法國标度浮點基數改組債券過營養水緩急回鄉雞白痢菌素拒絕狀态漏鬥狀筋膜脈沖鍵轉發器茅草枯拇指紋鳥糞鞣化籤熱運動熔接機軟貨款上古外胫側籽骨猬泡翼線蟲衛星計算機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