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obliterans arteriosclerosis
閉塞性動脈硬化(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是一種以動脈内膜脂質沉積、纖維組織增生為特征的慢性血管疾病,主要表現為四肢中、小動脈管腔狹窄或閉塞,導緻遠端組織缺血缺氧。該術語在漢英醫學詞典中對應英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屬于外周動脈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PAD)的亞型。
閉塞性動脈硬化的核心病理變化是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伴隨内膜增厚和管腔狹窄。危險因素包括高血壓、糖尿病、吸煙及高脂血症。典型症狀為間歇性跛行(運動後肢體疼痛)、肢體遠端皮溫降低,嚴重者可出現靜息痛或組織壞死。根據《實用内科學》(第16版),下肢動脈受累占病例的80%以上,上肢較少見。
診斷依據包括踝肱指數(ABI)檢測、多普勒超聲及CT血管成像(CTA)。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發布的《中國閉塞性動脈硬化診療指南(2024年版)》建議,ABI<0.9可作為篩查指标。治療采用階梯化方案:基礎治療包括抗血小闆藥物(如阿司匹林)和他汀類藥物;介入治療以血管成形術為主;終末期病例需血管旁路移植術。
據《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23)》,我國40歲以上人群ASO患病率達6.4%,吸煙者發病率較非吸煙者高3-5倍。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顯示,全球每年因外周動脈疾病導緻的截肢病例中,60%與未規範治療的ASO相關。
閉塞性動脈硬化是一種由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慢性血管疾病,主要表現為周圍動脈管腔狹窄或閉塞,導緻供血組織缺血甚至壞死。以下是詳細解釋:
閉塞性動脈硬化是動脈粥樣硬化在肢體局部的表現。其核心機制是動脈内膜因脂質沉積、纖維增生等形成粥樣斑塊,逐漸導緻管腔狹窄或完全閉塞。若斑塊破裂或繼發血栓形成,會進一步加重血流中斷。
需注意與血管炎(如大動脈炎)引起的動脈閉塞區分,後者屬于免疫性炎症病變。
該病是全身動脈粥樣硬化的局部表現,需綜合控制基礎疾病和改善生活方式以延緩進展。若出現肢體缺血症狀,應及時就醫評估血管狀況。
擺攤稅報表錯誤說明保加利亞療法丙型副傷寒沙門氏菌鼻指數成紅細胞的船舶所有權貸方欄丹尼什氏菌苗倒格矢動磨擦浮控開關複驗挂帥國情咨文含支鍊分子精度精神薄弱論卷控制記錄明澤爾氏束摸索氣管粘膜炎人手不足的聲能深度探測器釋放時間試算酸鹼酸性測試法完整晶體僞靜态存儲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