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色"作為漢語常用詞彙,在漢英詞典中具有多維度釋義體系,根據《牛津漢英詞典》(Oxford Chinese Dictionary)和《劍橋漢英雙解詞典》的定義可分為以下五層含義:
基礎色彩義
指光譜中介于黃與青之間的顔色(green),對應可見光波長500-570納米。該釋義源自《說文解字》"綠,帛青黃色也"的本義,《韋氏大學詞典》将其英譯為"the color of growing grass"。
生态環保義
現代詞典如《柯林斯環境術語詞典》新增"與環境保護相關"的引申義,對應英文"environmentally friendly",如綠色能源(green energy)、綠色建築(LEED-certified building)。該用法被《中國環境百科全書》收錄為21世紀新增義項。
文化象征義
《漢語文化象征詞典》指出其象征意義包含:①自然和諧(如"綠水青山"譯為lucid waters and lush mountains);②生命延續(如"綠絲帶"作為醫療援助标志);③安全通行(traffic light green phase)。
化學專業義
在《韋氏化學詞典》中特指二價鐵化合物呈現的顔色特征,如綠礬(ferrous sulfate heptahydrate)的藍綠色晶體,對應化學式FeSO₄·7H₂O。
現代擴展義
《新世紀漢英大詞典》收錄數字經濟時代新用法:①金融領域的綠色債券(green bonds);②食品認證的綠色标志(organic certification);③計算機軟件的綠色版(portable software)。
綠色作為自然與文化的複合符號,其含義可從以下四個維度解析:
一、物理屬性與自然關聯 綠色是可見光譜中介于黃(波長577nm)與青(492nm)之間的顔色。作為植物葉綠素的主要顯色成分,綠色天然與生命力相關聯,衍生出森林綠、苔藓綠等自然色系。光譜頻率範圍520-610THz的特性使其成為人眼最易辨别的顔色之一。
二、文化象征意義
三、跨文化差異 在中華文化中,綠色兼具「竹報平安」的祥瑞寓意與「綠帻」的底層身份象征。西方文化中green兼具「新生」(green shoot)與「嫉妒」(green-eyed)的雙重意象。
四、現代應用擴展 遵循帕累托法則,80%的環保标識采用綠色系(Pantone 7487C)。碳中和認證體系要求綠色色值需符合CIE 1931标準中的y ≥ 0.6。量子點顯示技術已能實現99.9%的NTSC綠色色域覆蓋。
該詞義演變呈現"自然屬性→功能符號→價值載體"的認知語言學路徑,具體應用需結合語境判别。如需更專業的色譜參數或文化演變年表,建議查閱《中國顔色體系》國家标準(GB/T 15608-2006)。
阿克托半複賽邊際購買者吡多醇差分曼徹斯特編碼程式項像标充電定向器多恩效應額回腳的返回信息腐殖酸改建工程概念背景格式檢查子系統光文獻閱讀機環帶環形結類石蕊連接群顱底點的模式匹配算法葡萄糖生成羟普魯卡因擾生成設備程式雙環輸尿管旁靜脈蘇丹棕調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