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 lower of historic cost or net realizable value
在會計和財務領域,"曆史成本與可實現淨值孰低"(Lower of Cost or Net Realizable Value)是一項重要的資産計量原則,尤其適用于存貨的期末計價。以下是該術語的詳細解釋:
曆史成本 (Historical Cost)
指資産取得時實際支付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或交易發生時的公允價值。存貨的曆史成本包括采購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使存貨達到現時狀态所發生的支出。
可實現淨值 (Net Realizable Value, NRV)
指在正常經營過程中,存貨的估計售價減去至完工時估計将要發生的成本、估計的銷售費用以及相關稅費後的淨值。公式表示為:
$$ text{NRV} = text{估計售價} - text{至完工成本} - text{銷售費用} $$
孰低原則 (Lower of Cost or NRV)
要求企業在期末将存貨的賬面價值(曆史成本)與可實現淨值進行比較,選擇兩者中較低者作為存貨的列報金額。若NRV低于曆史成本,需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将存貨價值調減至NRV。
《國際會計準則第2號——存貨》(IAS 2)明确規定存貨應按成本與可變現淨值孰低計量(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 IAS 2)。
《企業會計準則第1號——存貨》第十九條要求存貨按成本與可變現淨值孰低計量(財政部, 企業會計準則)。
假設某企業庫存商品的成本為100萬元,但因市場價格下跌,預計售價僅為90萬元,銷售費用為5萬元。則:
企業需計提15萬元存貨跌價準備,資産負債表中存貨按85萬元列示。
中文術語 | 英文術語 |
---|---|
曆史成本 | Historical Cost |
可實現淨值 | Net Realizable Value (NRV) |
成本與可變現淨值孰低 | Lower of Cost or Net Realizable Value |
存貨跌價準備 | Provision for Inventory Impairment |
(注:因未搜索到可直接引用的網頁鍊接,以上引用來源為權威準則及教材名稱,建議通過官方渠道獲取原文。)
“曆史成本與可實現淨值孰低”是存貨期末計量的核心原則,具體解釋如下:
曆史成本
指存貨取得或生産時的實際成本,包括采購成本、加工成本等。例如,購入原材料支付的價款、運輸費用等均計入曆史成本。
可變現淨值
指存貨在正常經營中,預計售價減去進一步加工成本、銷售費用及相關稅費後的淨值。例如:某産品預計售價100元,需投入加工費20元、銷售稅費10元,則可變現淨值為70元。
假設某材料曆史成本120元,期末可變現淨值100元:
借:資産減值損失 20元
貸:存貨跌價準備 20元
通過這一方法,企業能更真實地反映存貨價值,避免利潤虛增,符合會計準則要求。
埃塞氏手術表明理由标準手冊駁回上訴存貨控制系統代表性試樣的息巴獨立操作二磷酸腺苷酶二十烷醇分配明細表鈣鋁黃長石寒冬臘月接地端可交保的快開人孔闊綽的臨時所得磷酸葡糖酸瀝青化作用撲草胺氣腹的熔鐵爐聲能傳輸率使疏松收縮性送油泵天體生物學同位素生産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