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鱗狀石墨英文解釋翻譯、鱗狀石墨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化】 flaky graphite

分詞翻譯:

鱗的英語翻譯:

scale; squama
【醫】 lepido-; scute; squama; squamae; squame; squamo-

狀的英語翻譯:

account; certificate; condition; shape; state; written complaint
【醫】 appearance

石墨的英語翻譯:

black lead; graphite; plumbago; pot lead
【化】 black lead; graphite; mineral black; mineral carbon; pot lead
【醫】 black leaching; graphite; plumbago

專業解析

鱗狀石墨 (Flake Graphite)

術語定義

鱗狀石墨是一種天然形成的石墨礦物,其名稱源于其獨特的鱗片狀晶體結構。在礦物學分類中,它屬于結晶石墨的一種,由多層碳原子以六方晶系層狀排列構成,層間通過範德華力結合。其英文術語為"Flake Graphite",強調其物理形态呈薄片狀或鱗片狀特征。

物理與化學特性

  1. 形态結構:鱗狀石墨晶體呈扁平狀,邊緣不規則,厚度從微米級至毫米級不等,具有金屬光澤和柔韌性。
  2. 導電性與導熱性:因碳層内存在離域電子,鱗狀石墨是優良的導電體(電導率約10⁴ S/m)和導熱體(熱導率約100-400 W/m·K)。
  3. 化學穩定性:耐高溫(熔點>3500℃)、耐腐蝕,在非氧化性環境中可穩定存在。
  4. 潤滑性:層間弱作用力使其易滑動,摩擦系數低(0.1-0.3),是高效固體潤滑劑。

應用領域

與土狀石墨的區别

鱗狀石墨(Flake Graphite)區别于微晶石墨(Amorphous Graphite,俗稱"土狀石墨"),前者結晶度高、鱗片尺寸大,後者晶體細小、呈無定形聚集态。兩者成因與物理性能差異顯著,鱗狀石墨多由區域變質作用形成,而土狀石墨常見于接觸變質礦床。

權威定義參考

鱗狀石墨的礦物學定義可參考地質學與材料科學權威工具書,如《材料科學大辭典》(科學出版社)及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礦物數據庫,其工業分類标準詳見《石墨行業規範條件》(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注:因未搜索到可直接引用的線上詞典資源,本文定義基于礦物學與材料工程共識,建議通過專業學術數據庫(如ScienceDirect、SpringerLink)進一步驗證術語細節。

網絡擴展解釋

鱗狀石墨(又稱鱗片石墨)是一種天然顯晶質石墨,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與結構

鱗狀石墨屬于六方晶系,呈層狀結構,因形似魚鱗而得名。其晶體由碳原子組成的六角形層狀結構堆疊而成,層内原子以共價鍵結合,層間通過弱範德華力連接,這種結構賦予其獨特的物理性能。

二、形成與分布

  1. 形成過程:主要存在于片麻岩、大理岩等變質岩中,由富碳沉積物經高溫高壓變質作用形成。
  2. 産地分布:全球主要供應國包括中國、加拿大、巴西、馬達加斯加等。

三、物理化學性質

四、分類标準

  1. 按鱗片尺寸:
    • 大鱗片石墨:目數≥50(如+50目、+80目)。
    • 細鱗片石墨:目數<50。
  2. 按碳含量:
    • 高純石墨(C≥99.9%)、高碳(94-99%)、中碳(80-94%)、低碳(50-80%)。

五、主要用途

廣泛應用于耐火材料(如冶金爐襯)、導電塗料、潤滑劑、電池電極等領域。其資源豐富且價格低廉,具有較高性價比。

如需更完整的産地或加工工藝信息,可參考、6等來源。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不可分開的沖刺磁位渡口杜氏體分群架共有租借航空醫學設備實驗室喉角緩沖線圈胡追固定床催化裂解靜脈行跛行脊髓外腔鋸齒形集渣流道裂斷長列内容差異毛釣樟美國國家标準控制字符牛黃醋偏頭痛破産程式中清償債權前膠原的水蜥調屏調栅振蕩電路挺直性痙攣通道設計同種移植術外國使團未認股本帳魏斯環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