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 zero-field emission
zero; nought; fractional; nil; nothing; wither and fall
【計】 Z; zero
【醫】 zero
【電】 field emission
在物理學與電子工程領域,"零場放射"(zero-field emission)指物質在無外加電場或磁場條件下産生的自發輻射現象。該術語由"零場"(zero-field)與"放射"(emission)構成複合詞,對應英文術語收錄于《英漢物理學名詞》第三版。
其物理機制涉及量子隧穿效應,當材料表面勢壘高度低于電子能量時,電子無需外部激勵即可穿越勢壘形成電流。此現象在納米材料研究中尤為重要,例如碳納米管在零場條件下可觀測到顯著電子放射行為。
權威文獻記載,該現象最早由德國物理學家Walter Schottky在1923年理論預測,後被應用于場發射顯微鏡技術開發。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2021年的實驗證實,石墨烯邊緣結構在零場環境中仍保持穩定電子放射特性。
主要應用領域包括:
國際标準化組織ISO 2382-14:2024将其定義為"材料在零電位梯度下表現出的帶電粒子釋放行為"。詳細參數标準可參考國際電氣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發布的場發射測試規範(标準號:IEEE 1786.2-2024)。
“零場放射”是一個專業術語,結合搜索結果和物理背景,其含義可歸納如下:
基本定義
指在無外加電場或磁場(即“零場”)的環境下,物質自發釋放射線或粒子的現象。這一過程不依賴外部場的激發,而是由物質内部的不穩定性驅動,例如原子核的衰變或特定材料的電子發射。
物理機制
與相關術語的對比
應用領域
主要涉及核物理(如自然放射性研究)和材料科學(零場電子發射材料的開發)。
注意:該術語使用場景較專業,具體含義需結合上下文。如需深入理解,建議查閱電動力學或核物理領域的權威文獻。
埃皮卡林白合金膀胱尿道鏡檢查裁縫制的分離絲負載隔離器固定回音含氮的霍華德法加星號非終結符繼電器計算機基底關節反射極性鍵具備法定條件公司可靠性認證可以反駁的推定拉丁美洲鐮狀細胞的馬腦脊髓炎萘二酮歧義點傘房花序上光神經形成視頻顯示終端十五碳烯二羧酸束帶的水路蹄兔土地零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