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碳英文解釋翻譯、結合碳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化】 combined carbon
相關詞條:
1.agraphiticcarbon
分詞翻譯:
結合的英語翻譯:
combine; union; tie; band; coalescence; couple; incorporation; inosculate
join; linkup
【計】 coalesce
【醫】 combination; concrescence; conjugation; hapt-; hapto-; junctura
linkage; nexus
【經】 incorporate; incorporation; integration
碳的英語翻譯:
carbon
【化】 carbon
【醫】 C; carbon; carboneum
專業解析
在冶金學和材料科學領域,"結合碳"(Combined Carbon)特指在鋼鐵等鐵碳合金中,與鐵元素以化學鍵形式結合,形成化合物(主要是滲碳體 Fe₃C)的那部分碳元素。它與以遊離狀态存在的石墨碳(Free Carbon)有本質區别,對鋼鐵的性能起着決定性作用。
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
定義與化學本質:
- 結合碳是指碳原子與鐵原子通過化學鍵結合,形成化合物滲碳體(Cementite,化學式為 Fe₃C)的碳。
- 滲碳體是一種硬而脆的金屬間化合物,其晶體結構複雜(正交晶系),是鋼鐵中重要的強化相。
- 公式表示為:Fe + C (結合态) → Fe₃C (滲碳體)
-
與遊離碳的區别:
- 結合碳:以化合态(Fe₃C)存在,是亞穩定相,在特定條件下(如緩慢冷卻)會分解為鐵素體和石墨(遊離碳)。它賦予鋼鐵高硬度和強度。
- 遊離碳(石墨碳):以遊離的單質石墨形态存在,穩定相。它使材料具有較低的硬度、較好的切削加工性和減摩性(如鑄鐵中的石墨)。
- 區分兩者是理解鋼鐵(以結合碳為主)和鑄鐵(可能含有大量遊離碳)性能差異的關鍵。
-
對鋼鐵性能的影響:
- 硬度和強度:結合碳形成的滲碳體是鋼鐵硬度和強度的主要來源。滲碳體的數量、形态和分布直接影響材料的強度、硬度和耐磨性。
- 韌性和塑性:過量的或粗大的滲碳體會顯著降低材料的韌性和塑性,導緻脆性增加。
- 熱處理響應:結合碳的存在是鋼鐵能夠進行淬火、回火等熱處理強化的基礎。熱處理通過改變滲碳體的形态和分布來調整性能。
-
存在形式與測量:
- 在室溫平衡組織中,結合碳主要存在于珠光體(鐵素體與滲碳體的層片狀混合物)中。
- 在非平衡組織(如馬氏體、貝氏體)中,碳以過飽和固溶或亞穩碳化物形式存在,也屬于結合碳範疇。
- 鋼中的總碳含量減去以石墨形式存在的遊離碳含量,即為結合碳含量。在鋼中(非石墨化鋼),通常認為總碳量即近似為結合碳量。
權威來源參考:
- ASM International (美國金屬學會): ASM Handbook, Volume 1: Properties and Selection: Irons, Steels, and High-Performance Alloys. 該手冊是金屬材料領域的權威标準參考書,詳細定義了鐵碳合金中的相,包括滲碳體(結合碳的載體)及其對性能的影響。 (來源:ASM Handbook)
-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材料科學大辭典》或《金屬材料術語》國家标準(GB/T)。這些權威資源對“結合碳”、“滲碳體”、“遊離碳”等術語有明确定義和區分。 (來源:中國機械工程學會 / 相關國家标準 GB/T)
- 經典教材: William D. Callister Jr. & David G. Rethwisch 所著的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n Introduction 或 國内廣泛使用的《金屬學與熱處理》教材(如崔忠圻、覃耀春主編)。這些教材系統闡述了鐵碳相圖、相組成及結合碳的作用。 (來源:Callister & Rethwisch,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 崔忠圻等《金屬學與熱處理》)
網絡擴展解釋
“結合碳”并不是一個獨立的化學術語,但根據語境可以理解為碳與其他元素通過化學鍵結合形成的化合物或存在形式。以下是結合不同領域的解釋:
1.化學中的結合态碳
- 碳作為四價元素,常與其他原子(如氫、氧、氮等)形成共價鍵,構成有機或無機化合物。例如:
- 有機化合物:如甲烷(CH₄)、二氧化碳(CO₂)、葡萄糖(C₆H₁₂O₆)等,碳與其他元素通過共價鍵結合。
- 無機化合物:如碳酸鹽(CaCO₃)、碳化物(如碳化矽SiC)等。
2.材料科學中的結合碳
- 在冶金領域(如鋼鐵材料),碳可能以兩種形式存在:
- 遊離碳:以石墨形式單獨存在。
- 結合碳:與金屬元素形成化合物,如滲碳體(Fe₃C),其化學式為:
$$
text{Fe}_3text{C}
$$
這種結合碳直接影響材料的硬度和強度。
3.環境與能源中的結合碳
- 碳通過光合作用與氧、氫結合,形成生物質中的有機物(如纖維素、澱粉),或通過燃燒與氧結合生成二氧化碳。
補充說明
- 碳的多樣性:碳的單質形式包括金剛石、石墨等(由純碳構成),而“結合碳”強調其與其他元素的相互作用。
- 應用領域:從有機化學到材料工程,結合碳的性質決定了化合物或材料的特性,如有機物的反應活性、鋼鐵的機械性能等。
如果需要更專業的定義,建議結合具體學科(如化學、材料學)進一步查詢。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棒形炭疽杆菌保留資本磁緻伸縮效應丁二酸鐵多種經營的農場緩沖罐檢差電碼膠質二氧化钍加速收斂拒絕查帳聚十八烷二醇縮甲醛聚烯烴開支曲線科圖尼約氏液口述遺囑賴斯編碼鍊杆菌氯硝氨梅憑單據付款氣球上升高度容量沉澱法山田麻虻神經切斷術史前時代史試驗法雙水煤氣速甾醇透明體維護工具